2009年考研政治大纲考点要点5天速记第四章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5-18

 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的发生和本质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认识的本质与结构

  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真理与价值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的具体性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价值评价及其尺度

  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方法、思想方法

  一、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

  1.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认为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把物质世界看做是主观或“客观精神”的产物。先验论有两种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3.马克思主义主张反映论。它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本质)。

  二、认识的主体、客体

  1.主体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即认识的对象,是指进入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同主体发生联系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和认识对象。

  2.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主体受制于客体;主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使客体向主体转化。

  3. 认识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三、实践与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四、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

  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基本观点:行先于知,由行致知的思想;知之明也,因知进行的思想;注重实效,以行论知的思想;知行并进,相资为用的思想。

 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注意出选择题)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个片面的认识。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3.二者辩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4.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作用的唯理论(教条主义);另一种是片面夸大感性认识作用的经验论(经验主义)。

  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次飞跃中的第一次,另一次飞跃是从认识到实践。

  6.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具有动力、诱导、激发的作用,重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际运用)

  1.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辩证法的“个别—一般—个别”、认识论的“实践—认识—实践”、群众路线的“群众—领导—群众”三个公式是一致的。

  八、真理及其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内容;真理的相对性指的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条件之下,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总是具有局限性,是不完全的。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3.真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九、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重难点)

  1.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是由实践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和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2.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不确定性。

  绝对性是指: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不确定性是指:①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②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③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十、价值

  1.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2.价值评价。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意义的需要,才是真正符合主体利益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需要。

  3.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十一、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十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特别说明:本文由育路编辑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