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评分标准透视2 (1)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12-22
“语言面貌”问题
  说话项中语音面貌的描述不十分清晰,测试员在此项评分中的误差率较高。当然这个评分项作为《大纲》有意设立的定性分析项,应该让测试员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定性分析并不排除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提供依据,对于“方音明显”“方音较明显”“方音不明显”应该有一个接近量化的界定.比如可依据有没有出现成系统缺陷或错误,成系统缺陷或错误出现多少,及这种错误或缺陷的社会认知程度怎样等因素来判定,尽可能量化。
  5 非语言现象问题
  评分标准在某些方面过分强调一些非语言性的侧面,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压倒了必要的、基本的条件。如朗读部分,停顿、断句不当,每次扣一分,相当于10个错字,而在第一部分,错10个字,就要降级,不能评为一级了,这明显有点不公平。
  6 等第的临界问题
  等第的临界线问题事关重大,如何把握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难题。一乙与二甲,是最敏感的界线,一乙与二甲的量化可比度应精确到什么程度?一甲要严到什么程度?这些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在评分问题上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目标参照性考试。“一级甲等”是测试员在测试每一位应试人员时所参照的目标。但“一级甲等”实际上是一个理论概念,它无法绝对对应在某一个特定的人身上,每一个测试员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认可的“一级甲等”,因而测试员所参照的目标也是不确定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影响、制约着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的还有一些非客观性因素。

  (二) 非客观因素
  1测试员素质的多元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以测试应试人口语发音接近标准程度为目的的测试,由于语音变化的模糊性和语音识别的复杂性,现阶段只能依靠测试员来判定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所以,无论其他方面(如命题、测试程序的规范等)做出多少科学化、规范化的努力,如果测试员的素质不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必定会失去其应有的权威。基于此,国家三部委《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中,特意对测试员的任职资格做了许多明确规定,如“具有大专毕业文化程度和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有较高的语音分辨能力”等.但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这项工作一旦启动,便需要大量的测试员去担当“主考官”的角色。在现阶段这方面人才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测试单位降格以求,测试员素质参差不齐状况,如有些测试员自身口语水平有待提高,有些测试员缺乏基本的语音学知识,有些测试员对测试工作的性质认识不够等等,这种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
  2 语言规范的心理定势 语言是多层次的结构体,不同层次(如地域层次、职业层次,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等)的语用也具有不同特色。虽然规范汉语的口语标准也就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所参照的目标,大体上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的言语活动及测试中,由于需要和心态不同,人们对这一标准的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和结果都不同。比如测播音员时的评分心态和测教师时的评分心态不同,测中文专业的学生和测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时的评分心态也不相同,不同的评分心态实际暗含着测试员对不同应试对象所应具备水平的心理预期,在这种不同心理的作用下,测试员在掌握评分标准时,也往往会有不同的宽严尺度,这就很可能导致不同层次的应试人等分不等值,影响测试的客观公正与成绩的可比性。
  3 测试员的疲劳程度(前几名与后几名评分有差异)、心理因素(受测人的职业、身份)、感情因素(熟人、教过的学生)、个人语音修养(测试员自我的语音听辨分析能力的差异)都会对成绩的公正给以负面影响。测试员的个人好恶、临场心理感觉等非测试因素也会造成评分差异。测试的原则态度应该是不以个人的爱好来评判,不把不良情绪带到测试中,确保测试的严肃性,规范性。但无疑测试员是一个社会人,必然有自己的好恶,一旦测试员把个人情绪带入考场就必然会影响测试的客观性,只不过这种影响有的人强有的人弱,同一个人又会有时强有的弱,在朗读和说话项目中这种干扰表现得更突出些。

  要解决普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们采取的对策是: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测评队伍 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十分细致的特点:音与音的区别十分细微,给分、扣分数字相当细小,测评员听辨音和整个测评操作过程必须十分细致。显然,这就要求测评人员不仅要有比较丰富的语音知识,比较强的听辨音能力,还要有足够的细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也就是说,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践已向我们证明:作为测评人员,只有语音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迅速地判断正误。能熟练、准确地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不够的,他虽然可以给应试者作示范,但不一定能辨应试者错误的所在和错误类型,也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改正方法。一个合格的测评员,应当是面对应试者的实际语音面貌,无论是好是坏,是错误是缺陷,都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必要时还能为应试者示范。同时,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既对推普工作负责,又对应试者负责。有了这样一支测评员的队伍,就可以把测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减少到最低限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就容易做得更科学、更公平、更规范。对于一般应试者,只要学好普通话的发言就可以了,对于测试员来说,则应当深入学习普通话知识(尤其是语音知识)。最起码要熟练掌握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课本的语音部分,以求对自己的发音和他人的发音有更高的理论认识,能对具体问题作出清醒的分析,而不是就事论事,人云亦云,却不知其所以云。当然,如果多了解些汉语的现状和历史的话,则更有利。对测评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实际测评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两个方面。实际测评能力包括:基本的理论知识,听、辨、记音能力、熟练运用记音符号(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的能力,分析、归纳错误音类的能力,以及口语示范能力等。
  2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测试理论研究,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可操作性。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中非客观因素的干扰,一方面是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口语水平测试,语音本身的模糊性和语音识别的复杂性,使评分中的主观性成为不可避免,只能依靠提高测试员的水平来尽量减少其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纲》没有一个评分细则,测试中运到的大量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测试员在《大纲》中找不到评分依据,于是便只好凭自己对《大纲》精神的理解来评分,这也增加了评分中的主观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普测的科研力度,来有效地逐步完善地解决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新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大纲》的原则,制订出符合本省本地实际的评分细则,是增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程的科学性、公正性、可操作性的可靠保证。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语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完成这项事业,为维护国家语言工程的信誉,加强科研力度,完善普通话测试体系是我们每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