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循环利用到底是不是节水的一种良策?这个问题涉及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建设成本以及能获得什么样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自然是见仁见智。今天,我们解剖一个北京小区雨水循环利用的案例,看看———
7月18日的北京飘起了菲菲细雨,雨水给溽暑的城市增添了丝丝凉意,也使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然而,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双紫园居民小区里,这里的雨水还被赋予了更多的用途,记者在这一天走进了这个小区。
这个小区被称为绿色小区,名不虚传。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都离不开一个“绿”字:总占地19000平方米的双紫园小区,绿化面积就占了9030平方米;小花园环绕着4栋居住楼,娇嫩的月季,零星地“撒”在绿丛中;楼间的休息亭廊架上,懒懒散散的蔓藤整个地爬满了,垂下的藤条似乎还有扩张的趋势。
然而,这个小区的特点并不在于它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区的景观和浇灌绿地等的用水,都是通过一些技术有效地利用天上降下来的雨水。
雨水循路进管道
北京市水务局房屋管理中心第三管理所副所长赵建明向记者介绍,双紫园小区的水再生利用系统,于2001年5月1日投入使用。主要对小区内的建筑、屋顶、绿地、道路的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以及对区内28、29、30、31号楼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回用。
据他介绍,每当下雨,屋顶的雨水就通过雨漏管进入雨水收集管线,最后汇流到雨水贮存系统。而地面的雨水则会沿着边沟形成径流通过地下管道进入雨水贮存系统。
何为贮存系统?贮存系统是隐藏在停车场下面的沉淀池和蓄水池,它们构成了贮存系统的主体。这里的沉淀池是一个长13米、宽8.25米、深3.3米、容积为354立方米的平流式矩形池。雨水通过管道进入沉淀池,经过沉淀、收集后的水经新型高流内联过滤器过滤处理,进入长14米、宽10米、深3.8米、容积为532立方米的蓄水池,再由蓄水池通过管道分配水资源的利用,用于浇灌绿地、喷泉、假山景观、电脑洗车、消防、公共卫生冲洗和供暖等。
特殊地砖存住雨
记者走进这个小区时就发现地上的砖很特别,于是好奇地问道:“这些砖块怎么这么特别?它们是不是也对水回收利用起到一定作用?”赵副所长回答道:“是啊!这种砖叫透水路面砖。在这个小区内,把水留住,除了这项回收利用工程,也离不开一些不容易发现的小助手啊!”
这里的绿地也很有特点,属于下凹式绿地。乍看上去,这个绿地和平常的绿地没什么两样,关键就在于这些绿地均低于路面5—10厘米,它的作用体现在使绿地内的水不外流,更具有涵养水源和回灌地下的作用。
这个小区的砖,看上去也非常地特别,它表面有微小的凹凸,呈红色,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吸收水分与热能,调节地表部分与空间的温湿度,可调节城市小气候,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一定作用。
在停车场的砖块上,不难发现每个砖块都长了5个圆圈状的小草圈。这就是草坪砖,每个砖头上有5个小孔。通过这些孔,长出草,可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环绕绿地边缘还有一条浅浅的沟,水形成径流后,沿着边沟顺着管道流进贮存系统,起引导水的作用。
雨水利用助力北京节水
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主任刘红称,这个小区的雨水利用的确取得良好的效果。她告诉记者,如今北京一般通过三种方法利用雨水:一是直接利用,把雨水汇集起来经过处理直接利用;二是通过下渗方式,把马路牙子和路面的水引入草坪中,起灌溉草坪的作用;三是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相结合。上面提到的双紫园小区就属于这种,通过地面到渗井再到处理厂进行雨水的回用,并用于绿化、冲洗路面等。而通过特种地砖涵养水源,结合地势和周围小环境,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
“比如夏天同在一个地方,走到某一处会感到比较凉快,这就是地下涵养水源影响的小气候,它可以改变城市的热岛效应。”刘红主任告诉记者,“尽管和废水的再利用相比,北京市雨水的收集量并不十分大,一年也就100多万立方米,但对于使用这项技术的局部地方还是有很好的效果。”
在双紫园小区,从假山、喷水池、绿地喷灌,到日常生活相关的清洁、冲厕、消防、供暖等系统的用水,背后都是有这样一个雨水循环利用的工程在支持。据北京市水务局房屋管理中心第三管理所赵建明副所长介绍,这项工程能使一个小小的生活小区每年节约28800立方米的水。他告诉记者:“自2001年5月开始投入使用以来,水回收利用系统对缓解小区水资源紧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