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冠心病;胸闷;心痛;心悸;腹胀;中医辨证施治
冠心病在临床上以胸闷、心痛、心悸、腹胀4个主要症状最为常见。笔者就此略谈辨治体会如下。
1 胸闷
胸闷一症,治当舒心解郁,宽胸理气,以生脉散为主加入升降气机、调理气血之品。方用自拟舒心解郁汤: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枳壳、桔梗、郁金、佛手各20g,川芎、香附各15g,丹参30g.胸闷乃浊阴之气上扰清阳,若见苔白腻脉滑者,则合瓜蒌薤白汤以通阳化痰;若苔黄腻者,则合温胆汤以泄热涤痰,效果颇佳。
2 心痛
心痛为冠心病常见的主要症状。《金匮》指出“阳微阴盛”。阳微乃阴盛的前驱,阴盛(寒凝)为血瘀之先导。治疗冠心病心痛,当温扶心阳、活血通络,并以温通为法。自拟通阳解痛汤:桂枝10g,甘草、党参、生地、当归各20g,北细辛3~10g,丹参30g,檀香、玄胡各15g.心绞痛者加白芍、磁石、葛根各20g解痉镇痛;心肌梗死者加桃仁、红花、火麻仁、五灵脂、石菖蒲各15g,郁金20g辛温通络。发病较重时必须先行止痛,使症状得以缓解,以稳定患者情绪。笔者为此自拟止痛粉以备急用,药有三七、五灵脂各15g,桂心、血竭、琥珀、黄连、沉香各10g等。共研细末,每服2g,4次/d.心痛缓解后每日服2次。
3 心悸
心悸多见于气血两虚,阴阳失调。辨证上应注重观察阴阳气血失调的病理变化,治疗上主张平衡阴阳,调理气血,注意方药的双向调节而各有侧重。方药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为主药。取桂枝、甘草助阳补虚、养血复脉以强心力;配以龙骨、牡蛎镇静安神,使心律得复 ,而又不致于亢奋,是为有制之师。偏于阳气虚者,用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生地、黄精、生姜、大枣等;偏于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加黄连、生地、白芍、枣仁、百合等组方。伴有痰瘀见症者,分别佐以丹参饮、温胆汤、瓜蒌薤白汤等活血化瘀豁痰清心之品。处方遣药,扶阳必兼滋阴,滋阴不忘助阳,以调节阴阳气血。
4 腹胀
部分冠心病患者,每兼有脘腹胀满,食后猝然心痛,其人多形体肥胖,舌苔粘腻。此乃心阳内虚、火不生土、痰浊内盛之征。当心胃同治,益气健中、理气疏滞,法取温疏。药用:制黄芪、鸡内金、陈皮各20g,桂枝、砂仁各10g,制香附15g,山楂30g等。投之往往有效。
5 讨论
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尤以老年人为多。《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阳 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张景岳曰:“五脏之滞,皆为心痛”;费伯雄曰:“七情之伤,虽 分五脏,而必归于心。”以上诸因素,相互影响,有动乎中,必摇其精,日久而心脏为之损 害。仲景所说:“阴微阳弦,胸痹心痛责其极虚”恰中病机。但“极虚”言其本,气滞血凝 为其标,标本虚实,不容倒置。治疗当以补虚为主,补中寓通,补不壅滞、通不伤正。在症 情稳定之时,宜重视体质辨证,注重调理气机。药用桂枝、甘草入心以助心阳,人参、黄芪 、白术补气强心力,辛甘合用阳气乃生,以增强血流动力;麦冬、生地、当归、白芍、黄精 、首乌、泽泻、鸡内金滑利泄浊,以改善血流;龙骨、牡蛎镇摄虚阳,茯神交通心肾,法取 温阳补虚。再按脏腑相乘,七情内伤,辨析肝郁痰扰、胃气壅滞、肝阳偏亢、心肾失交、气 滞血瘀在临床上出现的不同兼证,及其在病机上的前因后果,相应取用温胆汤、涤痰汤、越 鞠丸、丹参饮、交泰丸、珍珠母丸等方酌情加减。其整体治疗法则,仍为振奋心阳。如心痛 急性发作,则采取急则治标,在扶阳养血(滋阴)的基础上,温通散瘀,以消除瘀阻,通则不 痛,从而缓解心痛之症。
冠心病心痛血瘀证,其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但也要看到“留而不去,其病为实”的一面,故临床要注意攻与补的辨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