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转移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与内容
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
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内容: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掌握具体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会保险的项目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在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伤残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社会救助具有的两个主要的特点,和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3)社会福利:主要是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的各种物质帮助。(注: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4)社会优抚:是对革命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的社会保障。
【例题1】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年代及国家是( )。(2005年单选真题)
A.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 B.1908年的英国
C.1910年的法国 D.1935年的美国
答案:A
解析:社会保障制度由德国在19世纪80年代首创,当时规定对工人受伤、病残和退休支付一定数额的保险金。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考试大纲没有包括这部分内容,学员了解即可。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阶段(1951-1957年)
(2) 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发展阶段(1958-1966年)
(3)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保障制度受干扰和破坏阶段(1966-1976年)
(4) 社会保障制度初步改革和进一步发展阶段(1976-1986年)
(三)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
1.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从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取得工资收入的职工和职工的雇主各交纳一半的社会保障税;
二是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
从总体来看,世界各国多采用第一种方式。各国普遍征收社会保障税,逐步成为社会保障的主要资金来源。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两个渠道各有其特点。比较而言,第一种方式的透明度更高一些,而且可以根据社会保障的状况和发展做出统筹安排,有益于事业的连续性。
【例题2】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社会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2006年真题)
A.社会保险费 B.财政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
C.社会保障税 D.社会统筹积累基金
答案:C
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
筹资模式大体有三种:
(1)现收现付制。即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
特点:开始实施时,保险费率较低,但要随支出水平的上升经常做出调整。
(2)完全基金制。即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
特点:实施初期缴费率较高,以建立基金,但缴费水平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
(3)部分基金制。即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
特点:缴费率在保险举办初期较低,以后随支出的提高分阶段提高。
对于筹资模式的选择问题,不同的保险内容选择的筹资模式有很大差异。
现收现付制——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等;
部分基金制——养老保险。
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部分基金制。
【例题3】医疗保险应选择的筹资模式是( )。(2005年单选真题)
A.现收现付制 B.完全基金制
C.部分基金制 D.预算基金制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等由于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短期性,难以预测,以实行现收现付制为宜。此题连续考了两年。
3.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由于各个国家情况的差异而明显不同:
(1) 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如英国、新加坡)
(2) 分散管理模式;
(3) 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大都是发达国家,如美国。
注意:理解概念及各自的优缺点。
社会保障筹资、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一是社会保险管理上,总的趋势是从分散管理向统一集中管理方向发展。
二是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都是由国家立法加以保证。
三是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在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都采取“基金式”积累,独立管理和保值、增值的运作模式。
四是社会保险机构都越来越重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1.传统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和弊端
我国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
(1) 社会化程度低,覆盖面缺损。
(2) 就业与保障的高度重合。
(3) 社会保障企业化。
(4) 对传统经济体制的严重依附性。
(5) 社会保障基本上表现为单纯的国家保障。
(6) 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
(7) 社会保障实施的非货币化。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1) 社会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与国家财力不足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2) 就业与保障高度重合的保障方式,不但本身已经难以长期维持下去,而且也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
(3) 社会保障所需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方式上存在许多的问题。
(4) “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造成了许多弊端。
(5) 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进度不相适应。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思考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面临着更加深刻的改革,改革着眼于以下七个方面:
(1) 实行社会保障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保证经济运行稳定和社会生活的安定;
(2) 在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上,强调个人参加保险费用的筹集;
(3)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4) 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5) 设立统一的全国性的专门机构负责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
(6) 建立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顺利实施的保证;
(7) 处理好政府财政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关系问题,适时开征社会保障方面的税收,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例题4】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指( )。
A.社会养老保险 B.个人储蓄养老 C.企业养老保险
D.社区养老保险 E.家庭养老保险
答案:ABC
解析:教材P51,将个人、企业和社会养老保险结合起来。
二.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内容
1.财政补贴的性质
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财政补贴的主体——国家;
财政补贴的对象——企业和居民;
财政补贴的目的——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
财政补贴的性质——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财政补贴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异同点。
2.财政补贴的内容
财政补贴的内容,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分类。通常财政补贴的分类有如下几个方面:(掌握各项具体形式的含义)
(1) 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外贸补贴、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除了上述之外,政府还提供一些较为隐蔽形式的财政补贴,如税收支出和税前还贷等等。
(2) 按补贴的环节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和消费环节的补贴。
(3) 按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
(4) 按补贴的内容分类,可以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
我国财政补贴以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为主要项目,且每年反映在国家预算上仅有这两项补贴。我国的价格补贴开始于1953年。
【例题5】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之间的区别有( )。(2006年真题)
A.补贴环节不同 B.补贴对象不同
C.补贴主体不同 D.补贴的受益人不同
E.补贴的经济性质不同
答案:ABD
注:教材P52。2005年就企业亏损补贴与价格补贴之间的区别也出了一道多选题,选项论述得更加详细,考生需重点关注、理解这个知识点。
【例题6】税收支出是指( )。(2005年单选真题)
A.政府在筹集税收收入时费用的总各
B.筹集税收的成本
C.税务机关的费用支出
D.减免税等税收优惠
答案:D
解析:税收支出是对包括免税、减税、退税、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的统称,之所以把税收优惠称之为财政补贴,主要是因为政府在决定减免税收时的目的和功能与补贴性支出没有差异。
(二)我国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
这个知识点今年的考试大纲没有要求,要求学员熟悉、了解。
1.我国财政补贴的实践
我国财政补贴的实践,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53-1960年,财政补贴的萌芽阶段。
(2)1961-1978年,财政补贴的显现阶段。
(3)1979-1984年,财政补贴的增长阶段。
(4)1985-1990年,财政补贴的膨胀阶段。
(5)1990年以后,财政补贴的调整阶段。
2.改革财政补贴的对策思考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财政补贴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补贴项目,明确补贴重点,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具体设想有:
(1) 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2) 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
(3) 改革公用事业补贴
(4) 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
(5) 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6) 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