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大纲要求: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各种形态货币的基本概念;理解货币流通的概念、形式,应用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对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的基本表现即货币均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进行分析。
重点:货币三种形态的演变、货币流通的渠道、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口径及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通货膨胀与紧缩
难点:货币流通渠道和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 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
基本内容: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三种形态;三种形态货币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其存在形式(根据例子区分三种货币形态)
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关系,可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1、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功能时是商品。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故又称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两种形态:
实物货币:货币发展形式中最原始的形式。例如,羊、斧头、贝壳等。
金属货币:典型的足值货币。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大量小、耐久性、均质性和可分性等特征。后来的金属铸币,一般在一国内流通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功能。
3、商品货币作为足值货币特征:本身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以其内在价值量大小来决定交换比例。
4、代用货币是代表实质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货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代用货币的发行流通,以背后充足的金银货币或等值的金银条块为保证,代用货币持有者随时可同政府或银行将其兑换成金银货币。
5、代用货币的使用最早出现在我国北宋年间,是用树皮做成的货币,即“交子”
6、代用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优点在于: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和运输、便于节省金银以移作他用。
7、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8、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可以以个人信用、商业信用和国家信用为基础。例如,商业票据、国家发行纸币、现代银行存款等。
9、商品货币作为一般媒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10、信用货币形式主要是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
11、信用货币特征:
A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与黄金已经完全脱离;
B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经济中的现金和存款是银行的负债。
C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他提供信用。
D信用货币具有管理货币的性质。现在经济中国家可以通过中央银行来控制和管理货币的流通。
12、信用货币的发展趋势:电子货币。由真实货币演变成虚拟货币。
第二节 货币流通的概念和形式
基本内容:货币流通以及货币流通的渠道
1、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流通由现金流通和存款流通两种形式构成
2、人民币现金流通的程序和渠道图(课本13页)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各种渠道——流通
区分:现金发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现金投放:商业银行——各种渠道
现金归行:各种渠道——商业银行
现金回笼:商业银行——中央银行
3、现金投放的渠道:
A 工资即对个人其他支出。企业支付个人的工资、奖金等
B 采购支出。向城乡居民或集体经济单位采购产品投放现金
C 财政信贷支出。财政拨款、发放贷款等
D 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行政管理投放的现金
4、现金归行渠道:
A 商品销售收入
B 服务事业收入
C 财政税收收入
D 信用收入:银行、信用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证券兑换、储蓄和收回贷款等收入的现金
5、存款货币流通,也叫非现金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账户划转账款。流通渠道有:
A 商品价款收付(商品交易结算):经济部门与企业之间
B 劳务费用收付(劳务费用结算):各企业之间提供或获得劳务发生的费用收付
C 货币资金拨缴的收付(财政收支结算):单位上缴国家财政资金以及财政部门拨付给各单位的货币资金与经费引起资金拨付
D 信贷资金的发放和回收(银行信贷结算)银行向各经济部门发放贷款及收回
6、货币流通:
狭义:只包括现钞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
广义:既包括现金流通又包括存款货币流通(关于广义货币流通渠道课本15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