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外汇管理与外债管理
一、外汇管理概述
(一)含义
狭义的外汇管理又称外汇管制,是指对外汇兑换施加的限制性措施,主要表现为对外汇可得性和价格的限制。广义的外汇管理既包括外汇管制,也包括为实施外汇管制或其他管制措施而采取的配套管理措施。
(二)外汇管理的目的和弊端
目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稳定本币汇率,减少涉外经济活动中的汇率风险;防止资本外逃或大规模投机性资本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增加外汇储备;有效利用外汇资金,推动重点产业的发展;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维护金融安全。
弊端:扭曲汇率,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导致寻租和腐败行为;导致非法地地下经济蔓延;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货币可兑换
(一)货币可兑换的概念与类型
1.货币可兑换是相对于外汇管制而言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是指居民不受官方的限制,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用于对外支付或作为资产来持有。
2.货币可兑换的类型
依据可兑换程度划分,货币可兑换分为完全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
(1)完全可兑换
一国或某一货币区居民可以在国际收支的所有项目下,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
(2)部分可兑换
指一国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部分国际交易项目下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常见的部分可兑换有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二)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标准与内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成员国如接受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则该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成员国,其货币将被视为可兑换货币。第八条主要内容包括:
(1)不得对经常性国际交易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
(2)不得实施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复汇率政策。
(3)成员国对其他国家所持有的本国货币,如对方提出申请并说明这部分货币结存系经常性交易中获得的,则应予购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可兑换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而不是完全可兑换。
(三)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是实现货币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下各交易项目的可兑换。
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条件:(1)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2)稳健的金融体系。(3)弹性的汇率制度。
三、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严格管理。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仍然实行真实性审核。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下的资本项目管理:目前,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均需调回境内。
四、外债管理
(一)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定义,外债是指在任何特定时间内,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本金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
外债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对外债及其运行加以控制和监督。
(二)外债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
1.外债总量管理
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是使外债总量适度,不超过债务国的吸收能力。外债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债务国的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前者决定债务国能否将借入的外债消化得了,使用得起;后者决定债务国对外债能否偿还得起。
目前,世界各国用来监测外债总量是否适度的指标(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的警戒线)主要有:
负债率≤20%
债务率≤100%
偿债率≤25%
短期债务率≤25%
(1)负债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其公式为:
负责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
(2)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债务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
(3)偿债率,即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偿债率=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
(4)短期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中,一年和一年以下期限的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其公式为:
短期债务率=短期外债余额/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
2.外债结构管理
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是优化外债结构。外债结构是指外债的各构成部分在外债总体中的排列组合与相互地位。
外债结构的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债种类结构的优化。
②外债期限结构的优化。
③外债利率结构的优化。
④外债币种结构的优化。
⑤外债国别结构的优化。
⑥外债投向结构的优化。
五、我国外债管理体制
1.我国的外债情况
截至2010年底,我国外债余额为5489.38亿美元。
2.我国的外债管理制度
我国对外债实行计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