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体制要求:目标统一、政策协调、功能互补、适时适度
10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
103、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104、经济全球化可划分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105、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意义: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也是一致的
106、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必须有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107、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08、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是指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109、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是指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的排他性是可行的,然而这样做的成本太高
110、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的派生特征
11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要
112、公共物品的融资:政府融资(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私人融资(可能导致提供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不平衡)、联合融资
113、公共物品的生产包括: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
114、决策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115、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平服务、非盈利性、法制性
116、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17、公共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标
118、财政支出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119、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改革,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
120、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
121、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反应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
12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123、购买性支出具有有偿性,转移性支出具有无偿性,购买性支出具有等价性,转移性支出具有非等价性
124、我国财政收入由一般性财政收入和特殊性财政收入构成
125、我国一般性财政收入主要有: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专项收入(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其他收入(罚没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外事服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