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级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与实务资料(1)

来源:微学网发布时间:2014-03-26

  第一章 重难点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

  三种代表性观点

  成年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就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就是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

  在岗人口观:认为人力资源是目前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员。

  人员素质观:把人力看作是人员素质综合发挥的作用力。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与潜力。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二、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

  1.两者所关注的焦点不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

  2.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的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中。

  3.两者的性质不同:人力资源反映的是存量问题,而人力资本反映的是存量与流量问题。

  4.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源将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人力资本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象,作为财富的一部分。

  三、人力资源的特点

  1.活动性。人力资源存在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体中,它将随个体生活的消失而消失。

  2.可控性。人力资源的生成是可控的。有位教育学家说过,给1000个儿童,他可以把他们培养为乞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为天才,可见,人力资源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人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去培养。

  3.时效性。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人力使用的有效期限大约在16岁--60岁,最佳期为30--50岁,如果这段时期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降低甚至丧失作用。

  4.能动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拥有者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具有主动性。另外,人力资源开发得好,就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多的效益。

  5.变化性与不稳定性。人力资源会因个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上。如某人在甲单位是人才,在乙单位就不是人才了。某人在50年代是劳模,在90年代就不一定是劳模了。

  6.再生性。人力资源不但不会在开发与利用中消耗掉,而且可以在利用中再生,在利用中增殖。

  7.开发的持续性。由于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就是开发过程。

  8.个体的独立性。人力资源是存在于每个个体上的,而且受到各自不同的生理状况,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9.内耗性。人力资源不一定越多越能产生效益,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组织、开发、利用。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台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说,如果不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发各类人力资源,他们之间就会出现内耗现象。

  10.资本性。人力资源是经济资源投入的结果,又是投资者获取经济资源的基础。

  四、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四种观点:

  1.综合揭示论  2.过程揭示论  3.现象揭示论  4.目的揭示论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人事管理:

  (1)以事为中心;

  (2)视人为物,视人为成本;

  (3)人事部,低层次,属操作与行政系统;

  (4)消费性部门;

  (5)静止,着重于对现有人力的维护;

  (6)被动型、滞后型的反应;

  (7)因事选人;

  (8)用人看重经验;

  (9)钱可满足交换人的价值需要;

  (10)看作是重要的党政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是共产党员

  人力资源管理:

  (1)以人为中心;

  (2)视人为资源;

  (3)人力资源部中上层,属决策与战略系统;

  (4)效益性部门;

  (5)动态,着重于对人能力的开发与提高;

  (6)主动型、超前型的开拓(想在老板前面);

  (7)因人择事,不同于因人设事;

  (8)用人看重潜能;

  (9)钱不能满足与交换人的价值需要;

  (10)看作是重要的专业性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