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经济基础与本节类似,三四五节分别讲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均衡。
总述:从货币流通角度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的需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对货币形式持有总和。
考核内容:
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3、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具体内容如下: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1、公式 :
2、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
三因素。——货币数量观,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即后者决定了前者。
3、三因素间关系:流通速度不变——待售商品总额越高,货币需求量大;正比
待售商品总额不变——流通速度越快,货币需求量越小。反比
(二)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
1、公式:
2、备注:赊销——当期有商品需求,但当期无货币需求,减去
到期支付——当期无商品需求,但当期有货币需求,加上
收支相抵额——有商品流通,但无货币需求,减去
(三)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
1、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说明问题:银行券本身不具有价值,只能代表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
2、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
说明问题:银行券的发行量严格控制在足值金本位需要量范围之内,一旦银行券的发行量超过足值金属本位币的客观需要,单位银行券就贬值。
【例题】
1、在一定时期内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此,则:货币需要量=800/8=100(亿元)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要量与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在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800亿元中,赊销占40亿元、到期应支付占10亿元、相互抵消占5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则货币需要量应为:
(800-40+10-50)/8=90(亿元)
3、若发行100亿元银行券进入流通领域,而根据如上计算得知货币需要量是100亿元,则单位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是1,即单位银行券按其规定的含 金量进行流通。如果银行券发行量过大,如超过100亿元,则使公式3中的分母变大,从而单位银行券贬值,引起物价上涨。
【例题】
根据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 )。
A.商品质量
B.商品生产技术条件
C.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
D.投机性货币需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之公式含义。
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要量成正比。因此,应选C。(参见教材P7)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背景:美国耶鲁大学欧文·费雪1911年《货币的购买力》
(二)公式:
费雪方程式 MV=PT
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为货币流通速度;
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1、MV=PT —— 表示一定时期内,商品交易与货币流通的规律性平衡关系。
2、P=MV/T —— 表示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P随着货币量M 的变化而变化。
原因: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例题】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在20世纪初提出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关系的方程式,MV=PT。
A.费雪 B.凯恩斯 C.斯塔福德 D.亚当•斯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费雪方程式。(P8)
【例题】
在费雪方程式MV=PT中,对各字母代表叙述正确的是( )。
A.M为流通中货币平均
B.V为货币流通速度
C.T为交易量
D.P为各类商品价格水平
E.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总量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费雪方程式。
MV=PT 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平均数,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各类商品价格加权平均数,T表示交易量 。费雪方程式要求价格是加权平均而不是简单的价格,因此D是错误的。——注意:费雪方程式与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中字母的意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