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网特别为您搜集整理2010年经济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考试内容: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掌握)。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流通形式: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W一G—W);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G—W—G)。这两者的区别在于:
(1)买和卖的顺序不同。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
(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
(3)流通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商品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G—W—G′。G′=G+ΔG,Δ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
资本运动最根本的特点: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转化为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是矛盾的: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例题?单选题」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
A.经过流通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B.资本流通是以货币为起点的
C.资本流通是以商品为起点的
D.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
[714030101]
「正确答案」A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例题?单选题」(2007年、2009年)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劳动力成为商品
[714030102]
「正确答案」D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考试内容: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特点(掌握)。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选题)。
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具体包括三个部分(多选题):
(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此外,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般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不仅能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考试内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其中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价值增值过程的实质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工人的劳动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例题?单选题」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D.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714030103]
「正确答案」C
「例题?单选题」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超过( )的那部分新价值。
A.生产资料价值
B.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力价值
D.个别劳动时间
[714030104]
「正确答案」C
(二)资本的价值形式
考试内容:资本的价值形式。
资本在价值形式上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以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叫做不变资本(不会发生增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叫做可变资本(生产出剩余价值)。
「例题?单选题」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的是(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料
D.生活资料
[714030105]
「正确答案」B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考试内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掌握)。
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图)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图)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联系表现在:(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资本主义初期主要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产生的
C.资本主义初期主要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D.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714030106]
「正确答案」D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考试内容: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掌握)。
利润和剩余价值不能直接等同,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07年、08年考过),利润则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m/v.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m/(c+v)。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不是预付总资本)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考试内容: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掌握)。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即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即: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来源和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被进一步掩盖了。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考试内容: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掌握)。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部分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平均分配的结果。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来的,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与价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但是,这种背离并不意味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它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
因为:①从个别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能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有量的差异;但从全社会来看,被资本家阶级所占有的全部平均利润的总和等于全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②从个别部门看,价值与生产价格在量上有差异;但从全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量。③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商品价值量就降低,从而生产价格也会下降。
生产价格只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改变。
「例题?单选题」(2009年)在剩余价值产生和转化过程中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转化为( )。
A.生产价格
B.交换价值
C.理论价格
D.边际收益
[714030107]
「正确答案」A
五、剩余价值的分割
考试内容: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及具体形式(掌握)。
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具体的资本形式,如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等,与不同的资本形式相对应,剩余价值也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多种具体形式(多选题)。
剩余价值的分割,清晰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剩余价值的共同瓜分,从而进一步提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四种形式:
(一)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从表面上来看,商业利润是商品销售价格高于商品购买价格的差额。
商业利润的本质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二)利息
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包括工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使用的闲置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具体形式。
利息就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是由职能资本家支付的。利息在本质上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借贷资本家获得了利息,也参与了对剩余价值的瓜分。
(三)银行利润
银行利润的本质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四)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作为使用土地的报酬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大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地租主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
1.级差地租
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
2.绝对地租
它是农产品价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
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例题?单选题」(2008年)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
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C.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D.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714030201]
「正确答案」D
提示:此题可改为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六、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一)资本循环
考试内容: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掌握)。
资本的本质在于运动,只有在不断运动中资本才能得到增值。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揭示资本运动本质的典型形式。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
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的形式是货币资本,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能创造剩余价值),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的形式是生产资本,即以生产要素形式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出剩余价值。
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的形式是商品资本,即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了解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例题?多选题」(2007年)产业资本循环的具体形式有( )。
A.借贷资本的循环
B.货币资本的循环
C.生产资本的循环
D.流动资本的循环
E.商品资本的循环
[714030202]
「正确答案」BCE
「例题?单选题」(2007年)在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出剩余价值
B.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C.创造剩余价值
D.实现剩余价值
[714030203]
「正确答案」D
提示:此题还可问生产资本的职能。
(二)资本周转速度
考试内容: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掌握)。
产业资本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就是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来表示(多选题)。
周转时间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资本循环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
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它由四个部分组成:①劳动时间;②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③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④正常的停工时间。在这四个部分生产时间中,劳动时间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起决定作用。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必须减少那些非劳动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资本周转的次数。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而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例题?单选题」( )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A.周转率
B.劳动力水平
C.生产时间
D.周转时间
[714030204]
「正确答案」D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实现条件
考试内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实现条件(掌握)。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互相联系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互相交错、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的运动。
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从价值形式上看,社会总产品是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所构成;从实物形态上看,则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构成。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划分为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即第一部类(I)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即第二部类(Ⅱ)。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其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是指社会剩余产品是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积累,生产在维持原来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Ⅱc,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从这一基本条件可以引申出两个条件:①I(c+v+m)=Ic+Ⅱ c;②Ⅱ(c+v+m)=I(v+m)+Ⅱ(v+m)。这两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二部类所生产的消费资料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总供给与总需求要保持基本平衡。
「例题?多选题」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是( )与( )要保持基本平衡。
A.价格
B.价值
C.总供给
D.总需求
E.劳动力
[714030205]
「正确答案」CD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及其条件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是指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投入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的资本,主要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用于追加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用△c表示),另一部分是用于追加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用△v表示)。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v+m/x)=II(c+△c),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这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
从这一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I(c+v+m)=I(c+Δc)+Ⅱ(c+Δc)
Ⅱ(c+v+m)=I(v+Δv+m/x)+Ⅱ(v+Δv+m/x)
以上三个实现条件,从不同侧面说明了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总结:
社会资本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Ⅰ可变资本+剩余价值=Ⅱ不变资本
(2)扩大再生产:Ⅰ可变资本+追加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Ⅱ不变资本+追加的不变资本
记忆技巧:左侧是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右侧是不变资本。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试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的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例题?单选题」(200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产品严重匮乏 B.货币大幅贬值
C.国际收支极不平衡 D.生产相对过剩
[714030206]
「正确答案」D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和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作用是以破坏社会生产力为代价的。
「例题?单选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A.剩余价值的存在
B.劳动力是商品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D.供需不平衡
[714030207]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