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英语四级翻译复习与应试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0-09-25

  翻译是一门艺术, 同时又是一种实践。它是对英语综合能力的考查,没有一定的英语基本功,要想在这部分得到高的分数是不可能的。但是,具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翻译能力。因此在学习和复习时掌握一些翻译的基本常识和一些常用方法,针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 仔细分析一些翻译实例, 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再加以必要的练习, 对考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在该部分的得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试题与考生应试情况分析
  通过考试试题的分析,我们发现英译汉试题中的英文句子大致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句子较长,其中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从属结构,致使句子结构复杂,意思不容易把握。
  2. 句子虽然不长,但其中包含着较难理解的词、词组或短语,尤其是一些表示抽象意义的词,另外,句子中往往含有比较复杂的语法现象。
  3.考查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 (1)定语从句的译法; (2) 被动语态的处理; (3) 长句的的处理等等。
  掌握这些规律为我们复习应考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选择一些与上述内容有关的文章,多做一些有关的练习,并结合这类文章的特点,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我们的经验, 考生在这部分表现出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基本的翻译常识
  作为公共英语学习者,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翻译训练, 更缺乏对翻译要求以及翻译过程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基本的了解, 因此在考前复习和考试过程中一筹莫展, 无从下手。
  2.对于英译汉翻译技巧知之甚少
  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的规律, 翻译也不例外, 作为考生, 在备考时应掌握一些英译汉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翻译技巧, 注意体会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 同时要特别注意考试中经常考的一些技巧, 并总结其中的翻译规律。
  3.划线的部分理解不透
  为了增加试题的难度, 试题设计者往往选择那些语法结构错综复杂的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 对于翻译练习的句子, 要仔细分析它们的语言结构, 尤其是要注意那些具有分割定语从句等复杂语法现象的句子, 在分析好句子结构并真正理解之后,再动手翻译。
  4.语表达不清, 缺乏中文表达能力
  英译汉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 要求汉语准确完整, 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因此, 考生在复习时也应该注意训练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另外, 考生在使用汉语表达时, 还存在着用词不准, 违反自然科学常识的现象。
  5.有些代词翻译得不够明确
  语言的使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 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 为了避免重复,往往需要使用一些代词来代替前面所提到的人或物, 在考试的过程中, 考生应该仔细地阅读全文, 找出划线部分中英语代词所指代的人或物,并尽量明确地把它们翻译出来。而且,还要把代词翻成它(们)所代的名词、短语。
  英译汉的标准及步骤
  英译汉是创造性地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地注意:
  (1) 汉语所要表达的是英语原文的内容, 即句子或文章的意义, 而不是句子结构;
  (2) 在翻译过程中, 英语原文的内容要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而不是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简单的转换。因此,在做英译汉的题目时, 汉语所表达的意义应与原文保持一致, 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只是为这一表达服务, 而不应拘泥于原文。
  另外, 应付英译汉考试和一般的从事翻译创作不同, 因为各自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翻译创作的标准为“信、达、雅”, 而英译汉考试则只要做到“忠实、通顺”即可。要做到忠实原文,就应该掌握好适度原则, 即要把原文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既不能改变和歪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
  英译汉的过程包括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解是表达的前提, 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 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 往返反复的过程, 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 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因此,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考生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的推敲。
  1.理 解
  理解阶段的目的在于读懂英语原文, 弄清原文的意思。为了透彻理解原文, 建议考生在复习和应试时采取下列步骤:
  (1)通读全文
  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划线的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的语法与逻辑关系。在段落中要搞清划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 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 that, these, those other所指代的词或词组。这些词和词组有时在划线的部分就能找到,有时则要到前面有关的句子中去找。
  (2)分析划线部分的句子结构。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具有非常好的英语语法知识,在做翻译试题时也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从翻译试题来看,划线的部分一般来说句子结构都比较复杂。复杂的句子如果不搞清楚它的语法结构,很难达到正确完整地理解原文的要求。在分析划线的部分的句子结构时,我们要注意首先把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找出来,以便明了句子的骨干结构。在分析句子的骨干结构时还应该注意分析句子成分是否有省略的地方,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等等。
  (3) 理解分析划线部分的含义。
  考生不仅要弄清句子中所有实词和虚词的词汇意义, 还要理解全句的整体意义。理解句子的依据除了句子本身之外, 还有该句子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此阶段应清楚下列问题:
  A. 句子中是否含有代词和其他具有指代意义的词, 如果有, 应根据上下文确定它们代的内容是什么;
  B. 句子中的短语和一些常用的词往往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那么, 在该句中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C. 按照你的理解, 该部分的意义是否与全篇文章的内容一致, 有无相互矛盾。总之, 在动手翻译之前, 首先要读懂原文, 不要一上来就急于动手翻译, 这样做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该题快要翻译完了, 猛然又发现自己理解有误,马上就急忙修改, 搞的卷面上一塌糊涂,而且很容易忙中出错, 把本应拿到的分数丢掉了, 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
  2.表达
  表达就是译者把自己从英语原文理解的内容用汉语表达出来, 表达的好坏取决于译者对英语原文的理解程度以及汉语的修养水平。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是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正确的表达,许多同学反映,有时对原文理解之后还不知如何用汉语表达,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为在表达上还存在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关于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论述, 在此我们只是介绍两中基本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
  所谓直译, 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 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 又保持原文的形式。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许多英语句子的翻译完全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 这样可以获得一举两得之功效, 既保持了原文的结构, 又正确表达了原文的内容。
  意译
  汉语和英语在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上具有很多的差异。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易采用直译的方法处理时, 就应采用意译法, 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重点在于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 我们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 只要是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都是可取的。在这里我们建议考生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先采取直译的方法,然后再对直译得出的结果进行加工润色,在保持原来句子意义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用既符合原文的意义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表达出来。
  在翻译的过程中, 我们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透彻之后再动手表达, 否则表达的果会令人莫名其妙;(2) 切忌在翻译时把汉语和英语对号入座, 逐字逐句的对号入座的结果往是不伦不类; (3) 切忌擅自增减词意,增减意义与翻译技巧中经常提到的增词法与减词法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3.校 核
  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阶段, 因此, 校核是翻译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通过表达之后的校核, 我们可以发现译文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确保自己理解和表达的内容准确完美。在校核阶段, 一般应注意与下列各项有关的问题: (1人名、地名、日期、方位和数字等; (2) 汉语译文的词与句有无错漏; (3)修改译文中译错
  表达不够准确的子、词组或词汇; (4) 有无错别字; (5) 标点符号是否有误。
  (I)翻译过程中一些难点的处理
  A.抽象名词的译法
  所谓抽象名词是指那些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 如, appropriateness, flexibility,quietude等等。抽象名词的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具体地确定这些抽象名词的汉语表达, 很难总结出一些条条框框, 供翻译时使用。但是, 我们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即把抽象意义具体化, 把抽象名词转化为具体名词或含有具体特指性的词。
  B.被动语态的译法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 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 被动语态几乎随处可见, 凡是在不必、不愿说出或不知道主动者的情况下均可使用被动语态, 因此, 掌握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对于四六级考试的复习与应考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英译汉文章的内容多以科普文章为主。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通过“把”或“被”等词体现出来, 但它的使用范围远远小于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 因此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都翻译成主动结构。 对于英语原文的被动结构, 我们一般采取下列的方法:
  (1) 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英语原文的被动结构翻译成汉语的主动结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
  ☆ 英语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做主语。在采用此方法时, 我们往往在译文中使用了“加以”, “经过”, “用……来”等词来体现原文中的被动含义。
  ☆ 将英语原文中的主语翻译为宾语, 同时增补泛指性的词语(人们,大家等)作主语。
  另外, 下列的结构也可以通过这一手段翻译:
  It is asserted that … 有人主张 ……
  It is believed that … 有人认为……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 大家(一般人)认为
  It is well known that … 大家知道(众所周知)……
  It will be said … 有人会说……
  It was told that … 有人曾经说……
  ☆ 将英语原文中的by, in, for等做状语的介词短语翻译成译文的主语, 在此情况下, 英语原文中的主语一般被翻译成宾语。  ☆ 翻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另外, 下列结构也可以通过这一手段翻译:
  It is hoped that … 希望…… It is reported that … 据报道……
  It is said that … 据说…… It is supposed that … 据推测……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 必须承认……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 必须指出……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 … 由此可见……
  It may be said without fear of exaggeration that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翻译成带表语的主动句。
  (2) 译成汉语的被动语态。英语中的许多被动句可以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常用“被”,“给”, “遭”, “挨”, “为……所”, “使”, “由…”, “受到”等表示。
  C. 名词性从句的译法
  英语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 宾语从句, 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在翻译这类从句时, 大多数可以按照原文的句序翻译成相应的汉语。
  D.定语从句的译法
  在翻译定语从句时,我们经常采用下列的翻译方法:
  ☆ 前 置 法
  把英语原文的定语从句翻译成带“的”的定语词组, 放置于被修饰的词之前, 将英语原文的复合句翻译成汉语的简单句,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比较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情况。 一些较短的具有描述性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也可采用前置法, 但没有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得普遍。
  ☆ 后 置 法
  当定语从句较长时, 如果翻译成前置的定语, 就会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把该定语从句翻译成并列的分句, 放置于原来它所修饰的词的后面。另外在处理此类定语从句时, 一般遵循的原则是: 若保留先行词, 则在第二个分句中加以重复, 若省则两个并列分句中均不再保留。当然,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也有例外。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