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语音
2、学习基本语法,了解韩语大体的语法构成。
3、通过阅读大量中韩对照的文章积累常用单词(不需要背),并巩固语法,练翻译能力。
4、开始练听力,磨耳朵,并开始攻大量词汇,目标是10000个单词,对单词进行分类,并理解韩语词汇的构成。
5、有了大量词汇基础,继续深入语法,多练阅读和听力。
6、有了词汇和语法的基础,有了阅读和听力所积累下来的语感,开始强化说和写。
基本上按上面的步骤努力下去,就可以学好韩语了。虽然要真正学好还需要掌握一些其他东西,但上面这些是比较基本的必备能力,而且,有了这些能力,要达到高手水平也指日可待。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学习,接下来我会一一阐明。
学习韩语的语音,也就是学习训民正音。网上教程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已找来学一下。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语音不是几天就能滚瓜烂熟的,所以没必要要求自已要在几天内掌握它们。语音会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涯,不管一开始觉得有多难背,最后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自然可以练好发音,这一点不需要担心。有一部分学韩语的人,就是在刚学时因为语音而感到困难于是就放弃了,这样我觉得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所以,训民正音只要练到60-70%左右的熟练程度就行了,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了。以后每次遇到韩文时都尽量回想一下怎么读,随着学习的不断进行,你会发现你不知不觉中对语音已经很熟悉了。很多语音上的问题不是初学者可以理解的,随着知识掌握的增多,以前想不通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过于钻牛角尖只会拖慢自已的脚步。
对于语音,既不需要害怕,也不需要专门花多少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
为什么我提倡先学语法呢?因为,汉语和韩语的语法体系很不同,就算你所有单词都懂了,你还是看不懂句子。而且,韩语的单词在句子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语法变形,不懂语法的话,遇到进行了语法变形的词,就算查字典也查不出是什么意思。相反,掌握了语法,就算词汇量不大,也可以借助词典来翻译文章(不考虑遇到特殊句型的话),对于那些因工作需要有时要译一下韩语文件的人来说,先学语法更有效率。
大体上,语言不外乎就是由单词和语法构成,学好语法,再背背单词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知道了语法的重要性的,接下来就是要怎么学。
首先,要买一本语法书,而且最好可以看多几本不同人写的语法书。因为每个人讲解的思路不同,优劣也不同,看多点不同人写的东西,有助于找出最适合自已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买的是,延边大学出版社的。
另外,我买这本书之前有上网下载了两套语法书电子书,不过后来买了上面这本觉得比较适合我。
拿到语法书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全本书看一遍,了解韩语语法的大概构成,并找出学习要注意的重点。
作为过来人,我觉得要学韩语语法大概要知道这些事:
首先,韩语会变形的是谓词,主要有动词和形容词,他们可以变形,变形后加上各种“词尾(有些语法书叫语尾)”,然后产生各种意义。这就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东西。我们需要明白动词和形容词可以怎么变形(其实和日语相比简单很多),变了以后可以加什么词尾,词尾有多少种,各在什么时候用,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助词。助词相当于英语的介词,也相当于日语的助词,而且更近似于日语的助词。学了助词,可以帮助你划分句子的成分,找出哪里是主语,哪里是宾语等等,这样就便于我们理解句子。再难的句子,利用助词的知识来对它进行成分划分,都会变得简单多了。
第三,短语和句型。单单学基本语法,还不足以解决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语法现象,因为有些语法词汇可以结合在一起,产生更具体的意思,所以,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短语和句型。我个人在用的是《常用韩语句型精解》朴善姬、何彤梅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感觉很不错,适合初学者(一共有300多条,数量上非常合理)
学语法时,一般都会有这种感觉:语法书上包含的内容好多,全都要记起来好难。
我的建议是: 语法不是靠背的,而是在实践中去巩固的。语法书上写的不一定是很常用的,需要靠实践来筛选。
看语法书,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清楚重点要学的是什么。然后,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类。形成对语法的宏观认识。比如说学习词尾时,会发现词尾真的好多,要全部记牢很不容易。我对词尾进行了总结,做成了一个表格,把每一个词尾的用法,意义都打出上去,随身带着,一遇到类似词尾的东西就查一查,适时巩固。于是,背都不用背就熟悉了语法。在众多词尾中,也并不是个个都常用,有的可能你一辈子都碰没几次,把时间花在背这些东西上面太不值了。所以,要靠实践来筛选,找出哪些词尾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常用的词尾理所当然会经常出现,看多了,你想不认识它都难。不常用的很少出现或不会出现,不懂也没关系。或者等学到一定程度时想要继续深造时才来把它们学全也可以。
看语法书时,要注意看例句,注意进行中韩对比,看自已能不能分析出里面的语法现象,哪里出现了什么助词,是什么用法,出现了什么词尾,有什么意义,这句话主语是什么,宾语在哪里…诸如此类问题,每学一个语法点,每看一条例句都尽量去思考。当然,一开始你什么都不懂,能分析出来的东西不多,比如你刚学主格助词时,你只能找出句子的主语是什么,但你越学越多时,你就可以把一条句子分析得一清二楚了,接下来,有什么不懂的单词,查一下字典就没问题了。
学语法时,切忌钻牛角尖。一个问题实在想不通时,不要停滞不前,一直对它不爽。把它放下,继续学习其他语法知识,等你“见过一定世面”后,也许这些都不是问题了。有些同学遇到不懂的语法时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定要搞懂才罢体。好问是好事,但从整体的学习过程来说,这样并不利于你学习的进步。很多问题你现在不懂只是因为你未到那个层次,继续学习,再学一段时间后再回头想一下以前不懂的东西,或许你就已经可以理解它了。
看语法书时,我不提倡把那些语法内容一个一个地击破。比如你先看动词那一章,不是非常懂,所以你就一直在那里拼命地想要理解它。这样的作法我觉得是不太好的。因为要理解一个语法内容,往往要配合句子的其他语法或者词汇来理解,在未全面学过语法时,想要完全理解其中一部分的内容是不太可能的。我主张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看下去,没有完全懂也没所谓。全部看完一遍后,再看第二遍,我相信每看完一遍重新再看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因为那时你的眼界已经不同了,能理解的东西也多了。
学语法的过程中,注意分析例句,那么你收获到的将不仅仅是语法,还有一些最常用的词汇。因为通过语法分析,你会知道哪些韩文对应哪些中文,学了一段时间语法后,出现得多的单词会无形中记住,而且会记得很牢固。这样就省去了初学时期背单词的麻烦,而且对单词也不至于厌恶,有利于以后的进一步学习。
有了一定的语法基础,积累了一些常用单词,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练阅读了,在阅读中学习更多的东西。
买一本中韩对照文章的书,最好不要太长的,左边是韩文,右边是中文,不用翻来翻去,用起来会较方便。对每一句话,都要进行分析。先看一遍韩文句子,自已理解一下,看出现了什么语法,有没有认识的单词,猜一下大概是什么意思,然后对照中文译文,看自已译得对不对,如果有不懂的单词,通过语法的对应,看一下哪个单词对应哪个中文,在心里记一下它的意思。不断地进行这样的过程,看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就会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同时也巩固了语法和句型。另外,也培养了一定的翻译能力。有些人学外语,学了很久都看不懂一篇文章,考试最怕阅读,就是因为练得少。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训练阅读的能力,既能积累词汇,又能巩固语法,以后更不会害怕阅读,我想好处是非常多的。在看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形成韩语的语感。
有些同学平时有注意学语法,也有去背单词,但到了考试时还是看不懂文章,我想很大的原因就是平时没有练翻译能力,一句话里的语法,单词分开来看似乎都懂,但组成一条句子就看不懂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韩语的词汇中的汉字词,它们的读音和中文的类似,所以,遇到不懂的单词时,通过对照中文找出它是什么意思后,试着拼一下这个单词是怎么读,这样一来,你会发现文章出还是出现了大量的汉字词,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你也无形中可以掌握一些汉字词和韩语发音的对应关系。有了这个基础,以后要背大量汉字词时就简单多了。
要说明的是,一开始看文章时确实是不容易,能分析出来的东西也少,但只要坚持下去,能看懂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因为你会不断积累常用单词。所谓常用单词,一定会经常出现,所以,看多了自然就记了下来。
看了一段时间后,你也可以开始看一下韩语原版的文章。因为如果一直看中韩对照的,会有依赖性,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会有侥幸心理,想着反正有译文,不用思考太多也没关系。所以,也找些韩语原版书来看一看,在没有译文的情况下,凭自已的力量去理解文章。我的体会是:刚开始看原版书时,心里会有点怕怕的。但实际看下来,会越来越感觉到,就算没有译文也可以看得懂大部分,有些甚至还整篇都看得懂。
从学韩语到现在,我们没有背过一个单词,但是通过旁敲侧击,我们却牢固地掌握了很多常用单词。原理就是这些常用单词出现的频率高,看多了,自然就记起来了,连背都不用背。
但是,当在常用单词这个范围内你单词掌握得差不多后,继续靠阅读已经不能给你快速增加词汇了。
比如,学一门语言,大概掌握10000个单词已经是一个可观的数目了,可以应付这门语言的绝大部分需要。而在这里面,常用单词只占大概2000个左右,也就是说,阅读只能帮你快速积累2000个左右的单词,剩下的8000个想仅靠阅读来快速增加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些单词本身就不算非常常用,而且数量又多,就算看了很多文章,碰到每一个单词的机率也不大,虽然有出现,但出现的频率远远达不到能让我们记得住的程度。
所以,这时,我们需要专门背一下单词。于是需要对单词作一些研究。
从学韩语的第一个月开始,我就已经开始了对单词的研究,这本书很好。
我的初衷是想要对10000词进行总结的,无奈找不到较有权威的常用10000词的资料,所以只好先总结6000词的。虽然中间差了4000词,但6000词也是一个可观的数量,因为其实后面的4000词一定有很多是通过前面这6000词变化而来的,所以,在这6000词里,学好每一个单词,并体会它们中间蕴含的规律,以后要再补4000词也不是难事。
关于听力:
我觉得听力的进步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弄清了这个原理便于我们不断地提高听力。
第一阶段就是要熟悉这门语言的发音特点,让大脑跟上它的速度。从初学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属于这一阶段。当然,听力的制约因素不止这个,但在初期这个因素是起了很大的阻碍。在这个时期,就算一句话里面所有的单词,语法你都懂,但你的大脑还是跟不上录音里说话的速度。当你在考虑前面几个词是什么时,整句话已经读完了。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狂听,大量的轰炸耳朵,让耳朵习惯这门语言说话的速度,最后基本上达到"只要是懂的东西就能听懂"。第一阶段就算完成了。
第二阶段就是要不断地增加自已的知识,包括单词,语法,句型,惯用句等。因为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只要是懂的东西就能听懂",所以,接下来我们只要让自已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就可以了。试想,自已根本不懂的东西怎么可能听得懂?所以,完成了第一阶段后,第二阶段最重要的东西已经不是听了。这时想要不断提高听力,要做的就不是整天听,而是尽量地学多点东西……
当然,第一阶段的能力也多种层次。能听懂了清晰的音频时,也不应过于满足,可以尝试听一下动画片或者电视剧里的各种各样的人的发音。尤其是那些老人,黑社会之类的发音,他们的发音比较含糊,刚听到时可能较难听懂在说什么。不过,听特殊身份的人也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比如老人说话一般都比较古色古香,所以要对日语的文言文有一定的了解。当然,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听去积累。在听电视剧和动画时,还要注意方言知识的积累。听新闻时,除了要跟上它的速度,还要注意对一些新闻常用语的积累。
听力,只要有规律地去训练,是可以不断进步的,关键是要找出自已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大家可以测试一下,拿一段音频(要配有文本的),听一遍,看自已能听懂多少,然后再拿文本来对比,看是因为有较多不懂的词还是内容基本上都懂但就是反应不过来,从而判断自已是处于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听力可以不断进步,也还有很多东西在支持。比如:对各种表达的敏感程度——练到一定的程度时,很多时候,你听到前面半句时,你的大脑就已经自动定出了后半句可能出现的词句的范围。这包括对各种句型的熟悉,对各种搭配的了解等。语调——听得多了,对语调的熟悉也有助于我们听懂更多的东西。语言都是有一定的语调的,对语调熟悉后,可以利用语调来对句子进行分节,这样便于我们理解一些长句子。当然这些过程都是在大脑里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
理论上词汇量很大时练听力会进步得很快,但真要等到词汇量完全上去了再来练听力,就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背单词的过程中,可以一边练听力。但主要任务还是背单词,因为单词不懂根本就谈不上听得懂。
因为以前我几乎没怎么看过韩剧,对韩语的发音很不熟悉,所以在听力方面,我完全是零基础开始的。我首先尝试了下载有中韩字幕的韩剧,练习听力,感觉有是有帮助,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为电视剧毕竟不是为了教育界出的,发音方面不会发得适合初学者听,而且环境杂音很多,造成了很多干扰。另外,有些人看韩剧可能会完全沉浸在剧情中,最后虽然看了很多韩剧,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少,最多只是一些简短的常用句。
后来我放弃了用韩剧来训练的方法,去买了一些配有音频的书来练听力(之前练阅读的就是有配音频的)。刚开始听时,还是很难跟得上录音的速度,感觉一句话说完了我还在回想前几个单词是什么。我想了想,把一篇文章的音频用软件剪成一句一句的,然后放在MP3里,一句一句地不断重复听,直到听到那一句话几乎滚瓜烂熟为止。就这样一句一句地听了几篇文章,这时我发现我的大脑已经可以适应一次性听一整篇文章了。于是,就开始了一整篇一整篇地听。随身带着MP3,可能的话随时都拿来听。
听力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文章型听力和对话型听力。通过听文章的录音,我们可以练到文章型的听力,但是练不到对话型的听力。因为毕竟文章和对话不论是在语法上和词汇上都是有区别的,只听一种的话不利于进步。于是,我又买了一些全是对话的日常用语的书,也把反复地听每一课的音频,于是,对话型的听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也学习了一些日常用语。
顺便说一下,为什么学校的教材都是从一开始就学习日常用语,而我的学习方法到现在才接触到日常用语呢?因为日常用语也不外乎就是常用单词和语法构成,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就学日常用语,只能是死背整条句子,这样下去,一段时间过后,日常用语也学得不多,而且对它的用法也懂得较片面。死记硬背地记下去,会对背单词产生厌恶,不利于以后的学习。而且,从日常用语学起以后往往很怕语法。
所以,在学了语法,积累了常用单词之后,再来看日常用语时,它们就变得很好理解了。这也是我的个人实际体会。一开始完全不懂韩语时,我也有下载过韩语的教材来看,也有想过要记那些常用用语,但要记起来太困难了,因为每个单词看起来都那么陌生。后来,学了语法,积累了常用单词后,我再回头看它们,发现它们都用得很合情合理,一下子就可以记起来了。我用本来应该为记这些句子痛苦不堪的时间去学习了更加本质的东西,回过头再从本质上去理解句子,从而也省去了大量不该浪费的时间。
听这些录音听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开始用带有双字幕的韩剧来训练听力了。一开始要先对照着韩文字幕,在头脑里整理一下口语的发音,语法,词汇和书面的区别,这样总结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来训练不看韩文字幕只看中文字幕,这样我们每听一条句子都快速地反应一下是什么意思,里面出现了什么单词(要尽量听出每一个单词),然后对照中文字幕看是否有错。同样,这样做一开始时可能反应不快,还没想完就又到下一句了,没关系,就这样不断地练,尽量地练,直到能轻松跟上为止。要注意是,韩剧会涉及到的单词可能会比较多,所以听不懂时要注意分析原因,不要盲目认为“听力太难了”。最后,可以试一下连中文字幕也不看,直接听。每看完一部电视剧后,也可以把它的音频用千千静听提取出来,放在MP3里再听一遍,加深耳朵对发音的理解。还可以适当剪切,把自已最听不懂的那一段剪出来,反复听它。(比如说一些老人说的话,流氓小混混说的话。)
笼统地说来语言是由单词和语法构成的,但实际上,只懂单词和语法还是不行的。除了单词,还必须掌握一些惯用句,成语和谚语,这样在遇到时才有备无患。而除了语法,还需要掌握一些句型,这在前面也已经说过了。
惯用句,谚语,成语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们往往很形象,只要学过了,下次遇到时挺容易可以想起它的意思,但如果你没学过的话,一般遇到它们时却很难猜出它们具体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的应对招数就是预先学一些,做到有备无患。
大概要学多少呢?一般来说外语的惯用语等各学几百条就基本够用了。虽然以它为母语的人懂的远不止这个数,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各掌握几百条已经够用了。背太多反而用处不大,会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
至此,我们已经培养好了不错的阅读能力和听的能力。虽然不曾练过,但由于基础打得好,也可以进行一般的说和写了。不过这样还不够,要想要真正说得好和写得好,还需要专门训练一下。
学语言的四个指标,为什么要先练读和听,而说和写要放到最后才来练呢?这就涉及到了听说读写的关系。
在母语环境下,最先发展的能力是听和说,后来上过学后,才有了读和写的能力。没读过书的人,一般来说读和写都不会好,因为听说和读写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听说好不代表读写好,读写好不代表听说好。他们互为基础,但不成正比。
在非母语的环境下,因为没有适合听说的环境,所以要从听说入手并不容易。而且,我们和大脑一片空白的婴儿不同,我们已经在汉语的环境中生活了很多年,汉语的语法体系已经完全占据了我们的思维。所以,我们只靠听说也很难学好外语。
所以,我选择了优先发展读的能力,然后才是听的能力。因为读和听其实很相似,都是被动地获取信息。只不过是获取的方式不同。读,用的是眼睛,听,用的是耳朵。不过他们同样都是获取信息后对信息进行理解。练好读后,有了理解能力,要训练听的能力只要多听就行了。完成了字和音的转化后,听力也算是练好了。
本文讨论的是自学韩语的情况,所以身边没有韩国人进行纠正,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开始练说和写的话,会对将来造成负面的影响。
首先,说必须要发音准,而初学者往往耳朵对这门全新的语言来说耳朵的灵敏度是不够的。不可能真的听得很准,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真正听准每个音。
第二,说必须要语调准。没可能从一开始就知道每一句话的调要怎么发,就算是课本上的调也不一定准,哪怕拼命去模仿,也模仿不像。原因同上,耳朵的灵敏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每天高声朗读,学来的也只会是朗读式的口语。
而当你作了很多听力训练后,你会自然而然地知道一句话大概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语调,在这时你进行大量的说的训练才会更有效。
说和写从内容上来说是很相似的,只是口语和书面语有一定的区别。要说得好和写得好,还必须多研究韩语句子的组成规律。为什么要表达这个中文意思时,要用这个词要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这些都是需要经常去思考,总结的。
说和写要不断提高,需要继续不断地积累。比如:对近义词的辩析,对单词搭配的判断(比如说什么动词配什么宾语)等等,不断地完善自已表达的准确性。研究得越多,表达也会越准确。
其实,学到这个阶段时,自已已经有了不错的韩语能力了,只要坚持学下去,注意方法,会不断得到提高的了。学语言,其实最难的是初学时,因为对这门语言不了解,方向不明确,一不小心搞错方向或方法有误,就会经常有挫折感,容易放弃。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必须要主动地去对它先进行宏观了解,搞清楚要学的究竟有什么内容,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这样一步一步学下去,目标会比较明确,进步也会较明显,容易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