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EFL是申请路上最让我头疼的考试,也是我付出最多的。因为我是一个来自英语教学并不先进的县城初中,在进入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前我的英文停留在"偏重读写、听说不能"的水平。在申请季的尾巴上能考出108分这个差强人意的成绩,也曾有过阅读、写作满分的经历,有些经验希望能跟大家共享,如果能帮助更多的同学考出理想的成 绩,那我的付出也就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在初次接触TOEFL的时候,我也跟很多人一样总抱怨听力朗读者的口音太怪、机经预测不准、考场环境太差这些现在看来无关紧要的理由。高三下半学期为济外国际部的同学讲解出国考试的时候,我总是这样说:TOEFL成绩不高没有任何借口,考不好只因为不够努力。努力也是有区别的。一个像我一样英语基础很差 的学生所要付出的努力必须远远多于一个常年生活在英语国家的学生,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刨除生活背景这种个人无法左右的因素来看待这项考试,她本身就不 是用来测试智商的,而是测试语言能力的。TOEFL的分数只不过是英文应用能力的量化体现。如果每天坚持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就算从未踏出国门,就算没有语 言环境,也绝不至于惨烈地倒下。
TOEFL的考试是完全按照英文学习的客观规律来的。想要在TOEFL里考高分,奠定基础的是听力。在4部分考试内容里,除了阅读不需要听力,其他3项都需要听力, 听力的优劣将直接决定听力部分本身和口语3、4、5、6题以及综合写作的成绩的好坏。此外,普通学生相对擅长的阅读也紧密的和口语的3、4题以及综合写作 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听和读是最应该着重注意不能丢分的,这也意味着听和读的能力必须非常高。事实上凡是在TOEFL里取得高分的学生往往阅读+ 听力总失分微乎其微,这样就为国际学生更不擅长的口语+写作腾出了足够的失分空间,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值得借鉴的考试策略,因为想在口语+写作中拿高 分实在是过于困难。相比于听和读的"不能丢分",口语和写作的策略应该是尽可能的抢分。无论是听说读写的哪一个部分,长时间高强度的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涉及到了练习材料的选择问题。我考了108分,使用的全部材料只有两套。一个是大家喜闻乐见的TPO(TOEFL Practice Online),另一个是Barron(紫色封皮)。我难以理解很多人"做过Keplan、做过Delta、甚至做过Barron;听过VOA、听过 BBC、甚至听过SSS,却没有做过几套TPO"这种不合逻辑的行为。要知道TPO可是历年考过的TOEFL真题,有什么比真题更接近真实考试呢?有什么 比真题更有研究价值呢?对于Barron,这家出版社出版的所有出国考试辅导书都被人诟病太难,但是我在备考TOEFL、SAT2和AP的过程中非常依赖 Barron出版的教辅。说它难,体现在TOEFL上,无非就是文章长一些,听力考点偏一些,模考分数低说白了还是英文应用能力太差,一偏离了正式考试的 套路就无所适从。我在第一次备考的时候信心满满地找来了Barron,结果被只有12、3分的听力成绩吓退了;最后一次考TOEFL前,我已经能非常从容的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把分数稳定在27分左右了。
对于四个单项的练习方法,因人而异有所不同。我以最后两次考试的备考经历分享一下自己的准备方法。
我在2011年10月18日和12月10日参加了最后两场TOEFL。10月一战阅读30分。12月一战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分别为28+27+23+30,总分108分。两次备考分别都准备了三周20天左右。尤其12月一次,因为是和12月4号的SAT1一起准备,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能考出108实有幸运的成分。
在前后六周左右的TOEFL备考时间里,我一共细细地做过5遍阅读,考到过30分。所谓的"细细地"就是每一道题的答案都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并且进行标记,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2遍,是在纸上完成的,并没有用到电脑。剩余3遍是把2套TPO的阅读部分合起来做,时间为1小时40分钟(应为2个小时),少了20分钟做题时间用来增加强度,考前最后一周平均每篇都可以在10分钟以内完成,同时保持连续做好几套题不出错。有很多济外的学弟学妹问过我做过很多遍会不会记住题目,事实上因为前两遍在纸上做,抠地特别细致,从第三遍开始我都可以直接看题选答案,但是"为什么选正确答案、通过文中哪句话选出了正确答案 ",这个思考过程还是坚持复习出来,毕竟找到题目和文章的对应就是一劳永逸地解决TOEFL阅读的关键所在。
听力共做了3遍,考到过27分。我练听力的过程是4项里面最艰辛的。因为英语基础差,辨别词汇的能力更是奇差无比,所以有许多熟词听到也完全束手无策,只能 缴械投降,所以需要大量的重复。最初听一篇Lecture单是重复播放听力补笔记的时间就超过1个小时。练习的方法是最普通的"听--记笔记--做题-- 对答案--看听力原文--再听--补笔记--再听--补笔记--……"直到全部听懂听会。坊间流传着很多练习听力的方法,比较流行的是 "听写法",这是很多新东方老师推崇的方法,也就是每听一句听力摁下暂停然后默写,很多师兄师姐都说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但是我用了这种方法快一个暑假没有什么变化,而且进度奇慢无比。所以一个暑假过后我改变了练习方法,回到了更传统但更适合自己的上述"听--笔记--听"的模式。听了3遍TPO加上模考过不知道多少次,听的文章数量火箭般上升,最后听力竟也变得非常轻松,到现在为止还可以清晰地回忆出几乎所有TPO的大概内容和考题。听力成绩好非常重要的 一点是做笔记的能力要强,要知道记什么,怎么记,直到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记笔记的方法。我自己记笔记是有喜好的,历史类的文章几乎不做笔记全靠干听硬记 (这跟我平日里对一般历史知识的积累有关),但是生物类的必须还原到80%左右才能保证不出问题,因为生物方面我完全就是个废柴,连用汉语解释都很难理 解,更别提用英语。其他类别就规规矩矩的把练习过程里反复强化的关键部分记下来记清楚。很多人提到过"缩写"("首三缩"之类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也不知 道到底怎么样才叫"形成了自己的记笔记的方法"。我很少用缩写,因为练习的时候连笔和涂涂画画已经练得非常熟悉,至少我能够看懂。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着 就有了自己的一套记笔记的方法,只不过听的太多了,简直到了滥的地步,又非逼着自己只要听就必须记笔记,最后就稀里糊涂的越来越熟练。有些时候,备考用些 笨方法而不是靠技巧,只要能坚持下来,结果往往会出乎意料吧。为了准备12月的TOEFL最后背水一战,我在听力上下足了功夫,每天早起晚睡一般都要听到 6个小时才肯罢休。这完全是因为我自己的基础差,时间又紧所导致的,实际上违反了练习听力的客观规律,结果时间一长听到最后会耳鸣,算是对这种“突击练习”的惩罚吧,这种练习方式绝对不可取,还是聚沙成塔细水长流的持之以恒才能水到渠成。
口语的练习很奇特,因为前两题是可以依靠模版的,所以我自己写了很多万金油似的例子和论证段落(这完全是投机取巧的做法),后4道题则是只用了几套TPO的 题目连续不断的重复其中的一道题。比如把TPO1、2、3、5、13、14、17、18、21、22的第3题抽出来做成一个专题,每一道重复说10遍左 右,直到正好卡着时间限制说完最后一句、还能空余1到2秒钟并且包含了所有得分点。我是一个脸皮很厚的人,从来不惧怕扯着嗓子在大半夜录口语。我强烈建议口语练习一定要录制下来的,这样不仅可以高度还原考试的情景,还留下了宝贵的借鉴,通过重复的听自己的录音可以发现很多说的过程中被遗漏的问题,比如句读 的错误、比如时态的严重混用等等,这些错误都是自己就可以很轻易的听出来的。自己听自己的录音,这种感觉怪怪的,时间一长还容易恶心到自己,但如果练习的 时候不恶心到自己,惨不忍睹的考试成绩迟早也会恶心到自己。另外,口语也有很大程度上是我利用空闲时间练出来的。因为没有语言环境,所以练习的时间地点场 合也随自己的喜好来,备考期间每天晚上洗澡的时间都是我固定的练口语的时间,我会先听好第5、6题的听力、记住,洗澡的时候反复练,洗完后再录下来听。口语是我最不用力的一项。我甚至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和当时紧张的备考时间想在口语上有所作为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就果断的给自己定目标只要不低于22分就好 (22分是口语high和fair的分界线),最后考了23分,不是很理想。
写作是最让我诧异的一项,最后也是30分满分。综合写作完全没有任何借口不考高分。综合写作有模版可以依靠而且必须用模版里一板一眼的结构和句式,辅以强大 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4.0的Subscore完全不是问题。一般来说令人感到头疼是随后的独立写作。首先我要强调独立写作的字数和最终的分数是有绝对 而且必然的联系的。一般能写上400词的结果都不会太差,稍微强一些的能写上500词就比较保险能拿到25+,再厉害一些的能上550甚至580那么 27+基本就到手了(这并不绝对,还要综合考虑文章具体内容)。其次,坊间都很推崇一些独立写作的模版比如"一正两反""两正一反"之类,很不幸我对于这 种模版式的独立写作套路也完全没有好感。最后得到30分的那篇独立写作是我长时间准备SAT1和SAT2以及EA申请紧接着又用了20天强化TOEFL之 后得到的,在考TOEFL的时候我自诩已经对美国历史和文化、对美国人的行文有了充分和深刻的了解。因为时间紧张,我竟然写出了一个非常别扭的"圣诞树 型"文章。一共四段,一段比一段长,第一段简洁的亮出重点,剩余的三段用来论证,中间用了很少的例子,但是自以为逻辑非常清晰,步步推进。能得到30分, 也只能说是阅卷人在看了无数篇无聊的模版之后对这么一篇不随大流又合逻辑的文章的留心注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