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莫用“破八”眼光看“破七”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10-01
  昨天,央行发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6.992,人民币汇率正式“破七”,进入了“六”时代。自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比汇改前累计上升了15.5%。
  在人民币汇率“破七”这个令人关注的时刻,各种媒体上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分析与评论逐渐多了起来。其中,相当一部分观点与人民币汇率“破八”时的主流观点近乎雷同。过去的观点果真能够“顶一万年”的话,直接来一个“拿来主义”倒也省事,然而,现实的情况并没有给我们留下这种偷懒的空间。人民币汇率“破八”和“破七”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已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其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影响也不相同。
  经济崛起的“外溢”作用
  应当看到,无论是“破八”还是“破七”,人民币升值都是以中国经济崛起与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离开这个基础,无论是利率平价还是购买力平价,无论是国际收支还是汇率形成机制,都无法从根本上解释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动力。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很高,加上保值贴补利率,在银行进行人民币存款利率远远高于当时美国的利率水平,但人民币汇率依然不断贬值,从1美元兑换3.72元人民币贬值到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为什么呢?当时我们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外汇储备也不多,即使按照书本要求满足了利率平价的条件,人民币还是贬值。
  时过境迁,随着自身经济正在崛起,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从经济总量上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是当今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剔除人民币被低估的因素,中国的经济规模按照实际购买力已经居世界第二的位置了。应当看到,中国的经济崛起过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建立在从封闭经济体制向开放经济体制转换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崛起过程必然会对现有的国际经济关系产生“外溢”作用。人民币的升值,正是这种“外溢”作用的表现。
 “破七”对出口企业压力增大
  对人民币升值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理解,人民币升值的不同阶段都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差异。当初,人民币汇率在“破八”的时候,出口企业尽管感受到了压力,但还可以想方设法来自我消化这种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依靠着人民币升值,当时还排挤掉了一部分在国际市场上搞低价倾销的企业生存空间,客观上为优质企业的成长拓展了空间,有利于通过优化出口结构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刚刚“破八”的2006年,中国的出口总额达到9689亿美元,增长27.2%,而即使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2007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也达到1.22万亿美元,增长23.5%,以至于前些年有关部门为“减顺差”而伤脑筋。
  然而,这些年来,出口企业该挖掘的潜力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面对着人民币汇率“破七”,一些企业实在没有办法消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减利影响,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贸易机会的流失。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2个月,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为1969.9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增长率远远低于进口的增长率30.9%。其中,2月份出口87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6.5%,而如果剔除了翘尾因素,2月份的出口要比上月减少20.3%。近3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企业的负担加重也是一个渐进过程。现在随着人民币汇率的“破七”,将会使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实在有点扛不住了。
 “破七”和“破八”环境不同
  除了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效果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外,“破八”和“破七”在时机上也大相径庭。固然,无论是“破八”还是“破七”,同样都离不开中国经济崛起作为基础,但两者之间的依托环境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从内在环境上看,在两年前人民币升值“破八”之时,中国经济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运行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在2006年增长11.1%,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而CPI在这一年也只上升1.5%。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股市也因此而开始了新一轮牛市周期,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出现过热,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空”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被上述“利多”影响所淹没。两年过去了,人民币汇率目前正处在“破七”的当口,可国内经济形势却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增长11.4%,但CPI却上升到4.8%。2008年以来,CPI又连创新高,1月份和2月份的CPI同比分别上升7.1%和8.7%。不仅如此,由于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股市和楼市也被“泼冷水”,国内投资和消费规模的扩张也受到抑制,再加上南方冰雪灾害的影响,估计2008年的经济增长也会慢下来。不难看出,与“破八”的时候相比,中国经济的内在均衡相对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来说更显脆弱。
  从外在环境上看,“破七”在时机上也比不上“破八”的时候。两年前,在人民币汇率“破八”的时候,世界经济形势要比现在要好,美国和中国甚至还被认为是驱动世界经济的“双引擎”。当时,美国的通胀问题并不突出,金融市场也运行良好,进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现在,随着次债危机的蔓延,美元疲软,油价连续创新高,美国人的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况且又赶上美国总统大选将要举行,美国肯定希望人民币继续升值下去。可是,人民币继续升值对美国同样会造成压力,因为“破七”后美国人消费中国商品要比以往花更多的美元。事实上,近年来还有许多其他外在因素也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如印度和越南经济的崛起、欧盟东扩等情况客观上会造成对我出口贸易的冲击。随着人民币汇率“破七”,中国的企业要应对这些挑战也很难做到自如。
  升值也有正面影响
  当然,时过境迁所指不一定都是“利空”,也有“利多”方向的时过境迁。例如,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在人民币汇率“破七”之后,进入中国的热钱就会缺少适当的安身之处,加大了热钱进入中国后的机会成本。又如,次债危机发生后,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了应对在美国本土的金融产品赎回压力,加快了热钱回流美国的节奏,虽然流向中国的热钱不一定都会撤回,但热钱进一步进入中国的速度将会适当收敛。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羊群效应”很可能被淡化,外汇占款所导致的基础货币规模扩张也会比人民币汇率“破八”的时候温和许多。
  此外,近年来国际市场铁矿石、有色金属、石油等大宗资源性商品价格暴涨,中国进口许多大宗资源性商品的金额增长要快于数量增长。据统计,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3.83亿吨,比上年增加17.4%,而同期进口金额则增加61.6%;进口铜矿砂452亿吨,比上年增加25%,而同期进口金额则增加44.2%;进口原油1.63亿吨,比上年增加12.4%,而同期进口金额则增加20.1%;对于中国的相关产业来说,仅仅依靠内部挖潜和向下游转移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一部分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成本压力,而这种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消化原材料涨价的效果在“破七”时比在“破八”时更加显著。事实上,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不断创出新高,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却相对稳定,除了有关部门对石油价格的调控之外,人民币升值也对缓解油价上涨压力“挡了一道”。
  多服“补药”少用“泻药”
  总的来看,对比“破七”与“破八”这两个不同阶段就不难发现,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异质性强于同质性,而异质性中的“利空”成份要大于“利多”成份。抓住这两大特征,就能够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把握好应对策略,对症下药。现阶段,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总的来看不如前些年人民币汇率“破八”的时候理想,因此,面对着到来的人民币汇率“破七”影响,应当在今后经济成长过程中与时俱进,应对策略要更多服“补药”而少用“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