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找工作 先“当个萝卜占个坑”

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时间:2006-09-18

     专家认为:所谓专业对口是指工作更适合个人的发展,后续的学习比专业对口更重要

  “能有工作就不错了,哪还管专业对口不对口!”毕业于北京某名牌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小徐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反应很强烈,“不是我不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问题是我能找到吗?我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哪个单位需要我去搞管理啊?我曾经从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比喻,说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就像是中彩票一样难。”毕业两年的小徐已经换了两份工作,目前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

  专业对口是很多毕业生对工作的基本要求,可严峻的就业形势,确实不容毕业生们耐下心来,去寻找专业对口的好工作,而只能是先“当个萝卜占个坑”。

  就如某报社人力资源部主任所说,“现在没有专业对口不对口的工作,主要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我们每年收到的毕业生求职简历多得不计其数,但我们并不是只招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只要是投来简历的,我们一般都会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从这位主任的话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两个有效的信息,那就是毕业生找工作逐渐开始不顾及专业,而用人单位也开始“不拘专业降人才”。

  专业不对口当然很难受

  小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现在是北京市某机构的公务员。“我觉得专业对口真的很重要。”小刘说,自己在工作中越来越感觉到专业对工作的重要性,“我感觉自己很累,为什么呢?我目前所做的是与经济方面专业有关的工作,单位里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对外贸口的经济统计数据非常有把握,学国民经济专业的对地方的经济形势有很好的分析能力,而我是学新闻的,由于专业所限,我总是不能建立起一种主动的思维模式,只能被动地接受。我越来越感觉到找工作专业对口的重要性。”

  大学时读英语专业的小李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狱警。“大学同学毕业后大都去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展。我也很想到大城市发展,但因为父母的强烈要求,我只好带着遗憾回到了家乡。因为家乡所在的城市外资企业寥寥无几,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想进学校当老师也很难,于是在父母的斡旋下,我最终成了一名女狱警。”讲起自己当狱警的原因,小李忍不住笑了。

  目前的小李心态很平静,“工作中很少能用到英语,感觉还是有点遗憾。我现在总是想,如果我找的是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会怎样呢?至少是心情会不一样吧?”小李说自己闲暇时还会看看英文小说,“现在的社会发展这么快,即使是在小城市,也许有一天能用得着呢!”

  “逃离”专业对口的工作

  海利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国内知名汽车公司做机械设计员。由于能力出众,两年后他跳槽到了苏州的一家日资企业,做了该公司的中方经理。“大学毕业时,我倒是做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可人的发展总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毕竟大学不是技校,我们也不是单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而上大学的,遇到了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好机会还是要好好把握”。从专业对口到专业不对口,海利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实现了自己事业的一次小小飞跃。海利认为,机械专业并不属于很容易就业的专业,自己毕业时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好工作,和大学时的优异表现有很大关系,后来的发展则完全靠机遇和能力,“好专业并不意味着好工作,而不好的专业也不意味着不能找到好工作,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综合能力还是最重要的,和所学专业的关系应该并不是很大”。

  来自青岛的小王说:“我的专业是行政管理,但现在进政府机关太难了,需要层层考试选拔,而一般的企业又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另外,我也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我觉得自己没有‘从政’的天赋。”

  他刚毕业时就应聘到一家外资企业做销售员,工作两年后,由于发现自己对市场的变化比较敏感,他辞去了销售员的工作,注册了自己的商贸公司,开始涉足外贸服装领域。“虽然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但却让我找到了自己梦想开始的起点。”小王兴奋地说,不过,他也承认大学时所学专业的积累对自己帮助很大,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还是会用到一些学过的知识。“无论大学时学什么专业,其实就是一种积累,能否有发展的前途,并不完全是由所学的专业决定的”。

  后续学习比专业对口更重要

  针对大量毕业生无法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现象,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大学生就业还是应当尽量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我所说的专业对口,并不是说工作和所学能够完全吻合,事实上,两者完全吻合的现象也是不存在的。我印象中的专业对口,应该是毕业生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所学有一定关联,又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其实后续的学习远比专业完全对口重要得多,毕业生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才能符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就。”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博士后李寿喜则认为,大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选择地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即使不是专业所需,尽量多学习一些经济学的知识,在当代经济社会里思考问题才会更加全面而有逻辑。只有这样,当你走出校门时,你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才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才能够确保工作,进而确保薪资收入。”

  李寿喜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大学的办学方向还存在问题,很多高校对就业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敏感,不是面向实践和市场来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一些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岗位往往供不应求,而一些热门专业却由于过分热门而走向供过于求。“尽管市场来配置人才资源也有很多弊端,转型期的就业市场总有不如意之处,但比起过去不管专业对口不对口,你必须‘服从分配’的那个年代,社会肯定是进步了。”李寿喜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