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帆http://space.goiee.com/index.php/uid-10414
今天,财务部的小李红着脸、表情有些沉重地向财务部经理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
经理有点吃惊,问,“我正准备让你承担比较重要的工作,你为什么辞职?”
小李说,“辞职参加2007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
经理又问,“你为什么要考研。”
小李说,“只是想考研,换个专业。”
经理说,“考研不一定要辞职,可以边工作边复习。”
小李说,“要考就全力以赴地去考,免得以后后悔。”
……
小李是去年一所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到公司刚开始做了一段时间出纳和财务凭证、档案管理,现在开始做会计,但却突然提出辞职。财务部经理为了保持部门人员的稳定,还是有点想留她,从工作和考研的利弊分析谈到行业和公司的发展前景。可是小李除了沉默之外就是重复那几句话,眼角好象有点湿润。
小李平时工作很踏实,但很少说话,和其他同事工作以外的交往也较少,很多同事不一定很了解她。从这个辞职面谈的过程和她的表情看,小李辞职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辞职原因更多源自对公司内部的推力而不是“考研”这个外界的拉力,很有可能是缺乏关注和认同,工作缺乏成就感;从她简短的话语中感觉她是一个有自己想法并且比较倔的人。
如果早点关注她,平时多肯定、鼓励她,给她创造一些和大家交流的机会,让她感觉到在这里工作被承认被关心被重视,她也许根本不会想去辞职考研。
从这件事我想到两点:
1.当我们所做的绩效考核不可能那么科学、客观的时候,不自觉地倾向于善于表现自我的人,对“孔雀型”员工的关注往往远远高于沉默寡言型的员工。而在一些岗位上不善表达的员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同样值得肯定。每一个经理或主管不能简单地从员工的口头汇报或自我表现中来判断和评价他们的绩效,应去观察事实和所做出的实际业绩,这样也将在团队中形成靠事实说话的氛围,增加了沉默寡言型员工的公平感。
2、经理或主管关心员工要主动,要体现在平时的细微之中。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唐骏从来不读管理大师的书,但管理非常有办法,他就是一条:让员工感动。唐骏有句特经典的话:“人就怕被惦记着。”沉默寡言型的员工话虽然少,但他们的内心往往更敏感,更容易被经理和主管打动。也许他们也希望表达自己,但缺乏足够的技巧和方式,当经理和主管平时主动关心他们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敞开心扉,也许在经理的培养下提高了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每天上班时,经理或主管问问自己,有没有关注今天员工有什么不同?有没有主动赞美或询问员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