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生活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2-26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法国】帕斯卡《思想录》
  
  1942年,37岁的犹太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每个人在进入集中营前都要交出所有的财产和物品。弗兰克当时带着他准备出版的一部书籍,他渴望保留它,这是他精神之子。
  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在充满屠杀和血腥的集中营里,弗兰克曾经绝望过,这里是没有人性、没有尊严的地狱。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可以不眨眼地屠杀一位母亲、儿童或者老人。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死亡的恐惧让他感觉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人。
  还好,弗兰克有未完成的手稿,这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在集中营里的每一天,他都在不停思考,努力回忆。凭着印象,他在可以寻找到的纸片上记下手稿上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多年后,从集中营被释放出来时,弗兰克精神很好,并且很快出版了多部脍炙人口的心理学著作。他的朋友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在地狱里居然还能保持年轻的心境,保持创作的热情?
  是的,精神的力量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对于物质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箪食、一瓢饮足矣。但要活得精彩,活得有尊严,思想就是必需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如果精神垮掉了,没有人救得了你,上帝也不能。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在他的哲学名著《思想录》中写道:“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这一妙喻,虽然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但却深邃而形象地道出了精神力量的光芒。
  成功者各有各的成功之道,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位成功者都拥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或许是一本书的墨香,或许是一个人的光芒,或许是一件事的影像,或许只是一段音乐的回响……并非惊天动地,却足以使整个人生得以点亮。
  对一轻集团董事长林永宁来说,前辈稻盛和夫融入骨髓的“敬天爱人”的思想就是他的精神标杆;对《科技日报》总编陈泉涌来说,“做一个合格报人”的理想足以支撑他一生不求回报的付出;对普乐普董事总经理魏雪来说,少年时代的过往让她坚信,再难的逆境中都有阳光;对易凯资本CEO王冉来说,“坚持自己喜欢的”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人生原则,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联系,做自己喜欢的,长久坚持下去就会成功,上帝赋予一个人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他圆满做完一件事……
  把一切复杂的事简化,把一切沉重的事淡化。这是生活的智慧,也是思想的魅力。
  
  王冉 我是北京著名的“垃圾桶”
  口述|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
  我从小喜欢看传记,而且基本上只看传记,公司传记或者人物传记。传记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难说某个人、某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但不同人物身上的不同元素往往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冒出来并且对我产生影响。
  最早对我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个人是戈尔巴乔夫。当年我考哈佛商学院时,有一道作文题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我写的就是戈尔巴乔夫。可能现在很多女孩子比较喜欢普京,但在我眼中,戈尔巴乔夫更具个人魅力。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上中学,那时候国内外媒体关于戈尔巴乔夫的报道很多。这个人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了两点很深刻的影响。第一,他让我树立了一个观念:虽然很多现状是需要改变的,但一定要抱着一种建设性的心态。抱怨和指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站在旁边说东道西指手画脚,不如参与其中。这种根深蒂固的参与意识让我后来想都没想就决定回国生活和工作。
  第二,他让我对一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是当时很多西方媒体提到的戈氏的一个重要主张,Glasnost,好像是俄语派生出来的,翻译过来就是透明度的意思。1986年,戈尔巴乔夫极力倡导“公开性”和“透明度”,要求解除对公开讨论和个人意见表达的限制。“应该对人民说真话,不要害怕自己的人民。公开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现在听起来很平常,但在当时,真是很难得。即使在财经领域,“透明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什么公司上市后就会更加规范,更能得到社会认可?就是因为上市是一个让它公开化、透明化的过程。我刚到美国读大学的时候,还写过一篇题目无比宏大的文章《开放重于改革》,大致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改革越成功结局就越悲壮,就是受了他的影响。我的这个观点到现在也没变。
  
  最近,戈尔巴乔夫还给LV拍了一个广告片。他穿着细条纹的西服和大衣,坐在汽车后座上,旁边放着一个有LV字母的行李袋,汽车沿着柏林墙行驶——很富戏剧性的一个细节。大约十年前,他还给必胜客拍过广告。
  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拍广告肯定是迫于无奈,窘迫的经济状况让他不得不这么做。我倒不这么看,在广告中,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个知名的普通人,但他把这种普通人的身份演绎得很从容。
  我觉得他的人生像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传奇。当他处在人生最高点时,他利用在最高点所能掌握的权力去推动一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变革,但最终,正是这些变革把他自己赶下了最高点的位置。事实上,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他为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觉得挺值。人这一生要是能为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付出,哪怕结局不那么美好,人生也可以算是圆满的,过程最重要。当然,结果也重要,但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要。
  人生应该享受的是过程。可能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多地去尝试,一旦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就坚持下来。
  我常说,我是北京著名的“垃圾桶”,什么东西都吸收,什么都有兴趣看上一眼。我看过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是《生死时速》,有段时间老飞美国,来回的飞机上连着看了五六遍,也不嫌烦,要是现在再让我看,还能看下去。虽然《生死时速》是很多人眼中的大俗片,但我觉得它拍得很好看,情节丝丝入扣,满足一部好电影的基本要求。还有《24小时》,也是我很喜欢看的片子,故事的结构性非常强,故事在什么地方转折,线索如何交错几乎受一种纪律性的支配。我现在觉得,拍电影、电视剧,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把故事讲好。
  还有音乐,多俗的我都能接受,每次去钱柜,大家点的歌我基本都会唱,不管唱得好不好。我每周还在博客上推荐最新流行歌曲,很多朋友说太俗,但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对新事物总是很感兴趣,很愿意去尝试一下。
  你看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他始终抱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在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最终也可以影响世界。其实像Google、Facebook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的创始人开头也都并没有想去改变什么,只是出于好玩、喜欢。事实上,如果足够幸运,选择的方向正确,把你觉得好玩的事情做好了,就会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反而是那些一上来就想着要改变世界的人,最后什么也改变不了。
  我始终认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做自己喜欢的、热爱的、有激情的事情;当然,坏消息是,不一定做自己喜欢的、热爱的、有激情的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整理|本刊记者 罗影)
  
  林永宁 我找到了伟大企业家的标杆
  口述|天津一轻集团董事长林永宁
  一次日本之旅,我偶然间看到了一本关于稻盛和夫先生的书,旋即便被这位日本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见证者的传奇经历所深深折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一手创造了两个全球500强企业(京瓷集团和日本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公司),更是因为他“敬天爱人”、“追求人生善与不朽”的哲学思想和商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