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与春都殊途同归?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3-03
  两个河南的“过时”明星企业都在2006年3月,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他们都来自河南,都以做火腿肠闻名,都在谋求转型之路,然而际遇却判若云泥。
  2006年3月,上市公司双汇发展(000895) 与ST春都(000885)各传出一条新闻。双汇一方,是公司大股东双汇集团准备将国有产权整体出让,并到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竞价。而尚未脱离困境的ST春都仍在积极寻找重组方,并一度盛传准备引入水泥类业务。
  看来,这两个河南的明星企业都在2006年3月,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相比之下,双汇集团的整体出让计划是在谋求发展中的新机遇。据披露,2005年,集团总资产近70亿元,而销售收入更是摸高到201亿元。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增长势头同样强劲。据公开资料,双汇发展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134.6亿,同比增长33.85%,而净利润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这样的业绩足以表明双汇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
  一个业绩如此优秀的国企,为何要被当地政府卖掉呢?
  事实上,从今年1月以来,市场上就已传言纷纷,但是双汇高层很快让上市公司发布公告,驳斥双汇集团要出售的言论。当地政府为何宁肯自食其言,也要在新一年的前两个月内保护住这条消息呢?
  “通常而言,这样做很可能会有利于提前知情的买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说。
  在双汇集团对受让方要求的条件里,有一条是必须要保证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股改,这意味着收购方要尽快提交有关双汇发展的股改方案。
  北京证券的一位研究员认为,从当地政府的角度看,一面解决国企改制,一面解决旗下上市公司股改,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在两个月前还是“传言”的情况下,两个月后要同时提供双汇发展的股改方案,恐怕对有准备的收购方,将是更有利的。
  或许有人说,双汇业绩增长稳健,为何还缺钱似的卖掉自己?
  据报道,双汇在国内的主要对手——雨润集团已经成功地从香港资本市场融得20多亿港币的资金。财大气粗之后,雨润集团在产业内的每一步举动,都将是重量级的,也有可能给双汇的市场份额带来威胁。
  而受到竞争对手刺激的另一面是,双汇集团也在积极探索转型之路,据披露2005年双汇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VDC薄膜生产基地,2006年双汇还要进军医药,这些无疑都需要资金的支撑。
  在这场捍卫市场地位与图谋转型的探索之路上,对于双汇的高管和当地政府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用好资本,如何既拿到钱,又避免新的资本意志变成集团发展的绊脚石。
  在这一点上,春都的教训是深刻的。
  早在1994年春都集团就开始了吸引外资之路,遗憾的是,事与愿违,这场辉煌一时的合资,不到四年就已双方失和,最终合作破裂,春都以集团的名义收回了外资的股权,由此也背上了沉重的偿还外资包袱。
  到了2003年负债累累、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的春都集团不得不将春都股份的股权转让给民营大股东。然而,2004年刘海峰被捕事件再一次让上市公司春都股份失去了重生的机会。
  2005年6月,刘海峰所持春都股权,因为债务纠纷而被拍卖,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自动成为最大股东。分析师认为,由于该公司属于政策型公司,日后主要还是为春都寻找新的重组方,由此春都又回到了该向哪里走的十字路口。
  有媒体报道,双汇有意进入春都,这种猜测得到了很多评论家的认可,因为无论从产业整合还是区域关系的角度来看,双汇入主,对春都和当地政府并无不利。
  但是,春都从当年的老大哥沦落到今天,留给世人太多的警醒。对双汇而言,在进一步扩张产能、吸引资金的道路上,同样潜藏着春都那样的雷区,前车之鉴是否被双汇的管理层足够重视,恐怕也左右着双汇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