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籍大学生改变择业观念,不再紧盯大企业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4-09

  3月31日,北京工商大学开办了一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就业大市场。该校今年有3500多名毕业生,其中70%是北京籍学生——

  3月3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就业大市场在北京工商大学开办,创造了该校开拓就业市场的多个“之最”:第一次以中小企业为主,参会企业近200家,一次提供岗位3700多个,为该校历史之最;近3000名应届毕业生投递简历,参加面试,为该校历届参加招聘会人数之最。一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就业大市场和多个“之最”联系在一起,从一个侧面说明,学校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都在转变,特别是京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变得贴近现实。

  北京生源不再只盯城八区和大单位

  应聘销售、文秘、前台引导员大有人在

  一进入就业大市场,就可看到“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就业最重要”的红色标语。

  北京工商大学是一所市属高校,是首都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北京生源高达70%.

  北京学生以前就业的标准是:最好不出城八区,单位还得是重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就先在家待着,慢慢找,反正家里有住的、有吃的。

  我们在现场发现,现在学生们自己对去中小企业工作并不是很反对,关键是家长。家长一般都希望孩子考公务员,进大单位。一位计算机专业的男生说:“我已投递了5份简历。现在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都是民营,专业对口,我还是比较喜欢,但家里总觉得到这些地方工作不稳定。我先找到单位,再做家长思想工作吧。”

  为帮助京籍毕业生实现就业,北京工商大学各学院召开了家长会,除了介绍目前经济形势和就业状况,还给他们讲我国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普通教育,先就业再择业,先有事干,再谋发展,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学校倡导学生走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到经济生活最直接和最活跃的地方发挥作用的宣传,起到了很好效果。招聘会前,学校对招聘本科生以上的中小企业参加招聘会来者不拒;当天的招聘会上,应届毕业生非常踊跃,向销售、文秘、前台引导员等职位投递简历者大有人在。

  高薪岗位减少、起薪降低

  优秀学生仍可起薪3000元

  北京工商大学就业指导老师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比去年底、今年初预想的要好。年初学校定的目标是不低于高校平均就业率,现在我们调整为不低于学校去年就业率。

  虽然今年大学生就业需求与去年几乎持平,但主要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开始由高端向低端平移,薪酬高的岗位大幅减少,薪酬起点进一步低落。

  比如今年金融业的招生人数明显比往年要少,去年,学校有300名学生签约银行、保险等金融单位,今年只有100多名。

  信息管理专业一名男生说:“班里50多人,有3个签约银行。大家都明白,好单位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找了,得尽量把期望值降到合理范围内,先有个工作干再说。”

  新闻系的两位女生准备应聘一家销售印刷设备公司的文秘:“起薪2000元吧,不能要求太高了,但总得能支付日常生活开销吧!”

  也有少数非常优秀的毕业生不降低标准,也能找到心仪工作。北京工商大学学生会主席、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王松,现场投递了一圈简历后,已经有好几家单位约他面谈。他是奥运火炬传递护跑手、北京市奥运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三好学生,曾在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集团任客户服务与技术支持部门助理。他的起薪是3000元,但没有一家单位拒绝这个要求。

  3千毕业生可选1万个岗位

  不过分挑捡全能实现就业

  北京工商大学到目前已举办6场大型校园招聘会,共有近600家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加上其它渠道收集到的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总数达10000个,每个学生平均约有3个岗位可以选择。不过分挑捡,毕业生全都能实现就业。

  “我的理想是金融业小白领,但现在看来愿望难以实现了。学校一直教育我们先就业再择业,所以我不再排斥中小企业。起薪低不要紧,有发展空间就行。”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尹艳红说。

  虽然毕业生调整了求职心态,但在这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招聘会现场,能让毕业生排着长队耐心等待投递简历的,还都是有名的单位,比如首钢集团、花旗银行、居然之家。一些不知名企业摊点前,常常是招聘人员干坐着,询问者寥寥。

  北京工商大学副书记卢思锋说,现在学生的期望值还是普遍高于社会的需求,而北京毕业生的期望值又高于外地生源。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只今年有,学校正在尽快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全程化,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为顺利就业做准备。其中包括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必修课,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和打工兼职、就业实习机会,尽可能使他们获得工作经历。总体目的就是,缩短毕业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期,适应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