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制在其诞生地欧洲的发展最为广泛。实际上,师徒制本身就是这些欧洲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学习者通过师徒制获得知识技能还有学历证明。例如,在德国,师徒制体系确定了三百多种职业,有三分之二的高中毕业生参加师徒制的学习计划,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一整套标准和课程安排。政府、企业、劳动者和教育部门都参与到这一制度的不同环节。师徒制对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制度尤其在高级技工的培养上有很大贡献,德国产品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师徒制的结果。
英国的学徒制是在中世纪随着工业和贸易行会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从12世纪起,英国就一直采用这种制度对徒工进行职业和技术的训练。随着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使得行会逐渐崩溃,学徒制也随之瓦解。“二战”后,由于严重缺乏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级技术人才,英国政府又开始加强企业内的产业训练。但从总体来看,英国的职业培训仍然继续了“自愿自助”的传统,企业内部的学徒培训计划是建立在劳资双方签定协议基础之上的,政府也施加一定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英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对青年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青年人的失业率不断攀升,社会压力剧增。英国政府为了帮助青年人更好地从学校向工作过渡,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于1993年,正式宣布并实施了“现代学徒制”计划。到1995年,培训计划扩展到全国54个行业部门,至此,现代学徒制正式在英国全面启动。
现代学徒制旨在为16~24岁的青年人提供一种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路线,使他们可以达到NVQ3级及以上的水平。它既包括职业方面的学习,还包括关键技能的学习。现代学徒制的引入力求通过统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青年人提供除学术性之外的发展道路,并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认可的中高级水平资格证书制度,提高中高级水平技术人员的供给。
德国西门子公司拥有一系列的人才培训计划,从新员工培训、大学精英培训到员工再培训,基本上涵盖了业务技能、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育,使得公司新员工在正式工作前就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保证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而且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更新。培训使西门子公司长年保持着员工的高素质,这是其强大竞争力的根源之一。
西门子公司早在1992年就拨专款设立了专门用于培训工人的“学徒基金”。这些基金用于吸纳部分15岁到20岁的中学毕业后没有进入大学的年轻人,参加企业三年左右的第一职业培训。其间,学生要接受双轨制教育:一周工作五天,其中三天在企业接受工作培训,另外两天在职业学校学习知识。由于第一职业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年轻人进入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深受年轻人的欢迎。现在公司在全球拥有六十多个培训场所,每年培训经费达十多亿美元。目前共有一万名学徒在西门子公司接受第一职业培训,大约占员工总数的5%,他们学习工商知识和技术,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西门子公司培训的学徒工也可以无条件地到其他工厂上班。第一职业培训保证了员工正式进入公司时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