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不再是新话题了。在我国现有的社会观念、舆论导向、教育体制等条件下,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在身份、地位、师资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录取分数线下降,民办高校所招学生的总体素质、学习能力亦不比从前。因此,民办高校毕业生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挑战。
但是,中青世嘉教育机构今年10月份公布的一份《中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却显示(如图1所示):民办高校的总体就业率(95%)明显高于普通高校(79%)。那么,在全国整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形势下,处于弱势的民办高校毕业生何以能够获得如此之高的就业率呢?
毕业生积极、理性就业
毕业生是就业活动的主体,面临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能够做到理性思考,准确定位,以积极的心态,为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心态更加积极
民办高校毕业生非常清楚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尽管其求职过程依然很辛苦,而且成功率低。“报告”显示:求职数为6个(含6个)以上的学生占32.41%,这一比例是普通高校的两倍多,但是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良好,绝大多数已经树立了“先就业,后择业,最后立业”的心态,到位置偏僻、知名度低的企业,去一线,去基层,从低层次做起。
定位更加准确
民办高校毕业生对自身定位越来越准,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准确的个体自我定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现在大都接受职业指导教育,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准确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客观、全面的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因此基本能摆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个体发展,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但是,很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鉴于自身情况,不再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能够做到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就业单位,并非常清楚自己在现在和将来要做什么,有的甚至将做好班组长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社会实际更趋契合。
选择更加务实
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更加务实。对许多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国家机关和外企常常成为他们择业的首选,选择大多存在理想化倾向,而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则更趋务实,“报告”显示:有48.05% 的人进入私营企业,就业选择呈现多样化。多数民办高校毕业生能在职业道路上立下就业、成才、发展的目标,即首先解决有工作做、有饭吃、能自食其力的问题,这是第一个目标。然后把职业活动同成才结合起来,既要就业,又要有利于成长,这是第二个目标。第三个目标是职业发展目标,在成长中,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达到最佳结合,人才成长与成就事业达到最佳结合。为实现这三个目标,多数民办高校毕业生选择职业的起点是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择业定岗是从自身情况出发,知己知彼、自立自主;择业时,事业第一,金钱待遇第二,而且他们已经准备走奋力拼搏、艰苦创业的道路。
民办高校全力促就业
对就业的高度重视是民办高校获得高就业率的关键。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走向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的数量、质量及就业层次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重要指标。北京人文大学校长王图强认为“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些民办高校负责人提出“就业就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可见民办高校对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报告”显示:近九成的民办高校担心学生就业。因此,民办高校将会竭尽全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强化就业指导,理性引导学生就业
多数民办高校认为:只有指导工作到位了,学生观念转变了,就业才能落到实处。因此民办高校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努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指导、培训、咨询等服务,甚至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强化就业指导功能,即加强对毕业生价值观、择业观的指导,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及就业心理的调适,本着“指导为先,服务至上”的原则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目前,各民办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主要有: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举办就业论文竞赛、建立就业辅导员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遵循“四个结合”的原则,即群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指导与业余辅导相结合、学校指导与企业指导相结合、技巧指导与观念指导相结合,理性引导和指导学生就业。
以营销理论为指导,创新就业思路
民办高校抓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就像制造业抓产品促销一样。不少民办高校已经引入了市场营销观念,并创造性地提出和运用了“营销就业管理”理念,认为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就是一项产品的营销工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通过产品策略加强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价格策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渠道策略拓展毕业生推荐的各种门路,建立稳定、便捷、高效的毕业生营销网络系统,积极培育毕业生推荐的网络市场,对毕业生推荐去向按专业、按区域进行市场细分;通过促销策略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供应信息,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激发用人单位的用人欲望,为毕业生走向市场树立良好形象。在营销就业管理工作中,学校建立专门的营销队伍,拨出专项资金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办学始终面向市场,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完全脱胎于市场经济,并且在市场的风浪中发展壮大,渐成气候。从这个意义上说,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校与市场贴得更近。因此,民办高校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用人单位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设置对口专业,需求大的专业就办,没有生命力的专业就停。但是,市场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民办高校能够敏锐地感应市场经济的短期变化和中长期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准则设置学科专业,并且能够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紧跟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使毕业生不断满足市场需要。与市场对接的专业设置,是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前提。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跟着就业市场走,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并根据就业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专业格局,增加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本栏编辑/梅宇
E-mail:ccaasta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