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夸富还是宣泄?是交流还是攀比?三位“晒友”为你讲述他们“晒工资”背后的故事……
A
地点: 成都
受访者: 王先生
年龄: 28岁
职业: 大学教师
学历: 本科
月收入情况: 2200元
当年大学毕业之际,周围同学都为求职而奔波,我却因留校而免去了东奔西走之苦。同学们羡慕极了。经过四年的平静生活,如今剩下的是偶尔的虚荣和单薄的工资条。刚毕业时1750元的工资对于当时每平方米2000元的房价来说虽然多少显得苍白,但刚刚毕业的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成都的房价节节攀升至四年前的二倍,而我的工资仅仅涨了450元。同学聚会,被那些在北京、深圳等地已经打拼出房子、车子的同学询问工资时,我羞于启齿,要知道那时他们都是我竞争留校名额的对手啊!
最初上网“晒工资”是想了解一下自己的工资在全国处于怎样的水平,看到那些薪酬很高的工资条我会羡慕,而看到薪酬比我还要少的,多少会沾沾自喜。与同事谈话比较回避工资待遇问题,毕竟这属于个人隐私。听说快要涨工资了,这着实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儿。我是搞实验教学的,因为要搞评估,在别人享受悠闲假期的时候,我还要每天围着实验室团团转,感觉自己像被牵线操控的木偶。
B
地点: 深圳 受访者: 张先生
年龄: 27岁职业: 游戏开发程序师
学历: 研究生 月收入情况: 7000元
初中学习美术,高中和大学都在学校的军乐团,这些看似与理工科的严谨要求格格不入。而我从事的行业却处于科技尖端——网络游戏开发。去年研究生毕业应聘来到深圳,效力于国内一家有一定影响力的游戏开发公司。我们公司明文规定,严禁个人之间、各部门之间互相打听、透露工资及奖金情况,更不能向外透露,否则开除。原因很简单,不让互相攀比,以免引起矛盾,影响工作。我和同事、朋友之间从来都不谈及薪酬待遇问题。但这样会不会成为井底之蛙?国企像华为、中兴,外企像微软、IBM,凡是搞计算机电信的,其员工的薪酬又是多少呢?我加入“晒工资”一族(当然是匿名的,为了保护自己)并不是抱怨自己的工资低。虽然我现在的工资在业内属于低水平,我还是基本满意的,搞技术的想提高工资还要靠自己。
“晒工资”这件事我觉得不能单纯说好与不好。一方面,我觉得“晒工资”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现在国内“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人们被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压着。各垄断行业的工资太高,而一部分老百姓,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赚钱不容易,干嘛非要显摆出来撞击别人的心肺?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大佬们肯定不会出来“晒”。另一方面,我赞成对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水平进行公开,以便于人民的监督。我现在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取到真经后会“跳槽”,毕竟这里是个恩怨多多的江湖。我会选择去轻松一点的小规模公司做个技术主管,提高自己的快乐指数。
C
地点: 北京 受访者: 蔡小姐
年龄: 32岁学历: 本科
职业: 公关策划
月收入情况: 1600元(管食宿)
大学时期,我每天被普利策、默多克、邹韬奋的新闻思想所折服。于是相信自己选择对了专业,毕竟那时候对于“无冕之王”的光环是虚荣的满足。终于,毕业后我在本市电台的体育部开始了梦想中的职业生涯。初入行的新鲜、对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的兴奋、领导的赏识使我乐此不疲。
一次和同事偶然的谈话聊到了工资待遇。他说:“同样是搞新闻的,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工资是多少。”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就上网搜索各地媒体记者的薪酬待遇。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同样是做记者,人家的月工资高达六七千甚至上万,我们却只有一千多块钱。不患寡,而患不均,也许这是我也拿工资出来“晒”的原因。凭什么我们做一样的事情,付出同样的精力,你就比我多,我就比你少?我开始不安心老老实实地上班了。年轻人应该出去闯闯,乘风破浪遨游世界,外面一定很大很精彩。
我来到了人才济济的北京。因为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所以没能进入主流媒体。当应聘到制作数字电视节目的一家公司时自己还很乐观,怎么说它也是个新生事物,几年以后发展壮大,我就成“元老”级人物了。可是公司每个月发的两千多元工资除去房租、水电、日杂、一日三餐,连零花钱都没剩下。我又一次把自己的详细收入和日常开支与网上信息相比较,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薪水在各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他行业的薪酬水平,以此作为“跳槽”的参考依据。我没有对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谈及我是“晒工资”一族,害怕他们认为我对公司不忠,还没来得及“跳槽”就先被炒了。半年后,我“跳槽”了。这回在一家公司做公关策划,工资不到两千(管食宿)。工资虽然不高,但是省下了食宿费,工资都成了我的零花钱。我依然会把自己的工资条“晒”在网上并查看别人的工资条,为下一次“跳槽”做准备。曾经的梦想、曾经的豪情壮志已经慢慢消失了。社会会把你身上的所有棱角磨平,让你适应它,融入它。我开始怀念家乡的那个电台,如果当初没有跳槽,也许现在我已经成为体育部的骨干了……
通过对上面几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采访,不难看出,“晒工资”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或许活动的发起者只是出于一种“猎奇”心理,或许只是想简单地跟网友们交流一下有关“钱的问题”,但事到如今则大不相同,不但人多了起来,连参与的想法和目的也变得光怪陆离,更有甚者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虽然我们都非不食人间烟火,但也不要为自己编织一座欲望的牢笼。无论是“晒”出了焦虑,还是“晒”出了满足感,这种网络现象足以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