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的一天,蒋锡培在去西安的飞机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江苏革命老区如皋有一位坚强的母亲朱仁英,长年来拖着柔弱的身体,精心照料着4个瘫痪的子女,生活极其困难。蒋锡培在感动的同时,内心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尽力帮助她们。
回到江苏后,蒋锡培几次驱车数百公里,了解这家人的情况,亲自送上生活所需,并为四兄妹寻医问药,当得知4个孩子的病难以治愈时,当即表示吸收朱仁英及其4个孩子为远东荣誉员工,每年每人发给工资的同时,还为其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
“她家这么困难,我知道后帮助她们一下,让她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这是应该做的事情。”蒋锡培如是说。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远东1000余位残疾员工,从工作中得到了生活的保障,同时更多地得到的还是一种被人尊重的感觉。在远东,残疾员工的工资待遇与正常员工无异,每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蒋锡培也从中感到了欣慰。
其实,残障员工的管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顺利,岗前除了基本的操作技术培训外,还要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残疾员工进行文化培训。而在管理中,也出现很多正常人无法想象的问题。
蒋锡培讲:一次,一位残疾员工在工作时间在岗位上睡觉,如果不加以处理,对其他的员工不公平。可是当处理那个违纪员工的时候,他却很不服气,又哭又闹,几次找到蒋锡培。对于这种情况,蒋锡培只有耐心地沟通,反复讲道理,令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虽然,对残疾员工的管理很难,但是蒋锡培还是一直默默从事助残捐助和慈善事业,“保证他们有良好的收入和福利,将这些员工培养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产业工人,这是我们长期的工作。”蒋锡培说的很质朴。
“
挖人有术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是酒席散去,依然是朋友却并不容易。
或许是对于“以人为本”最中国的理解,蒋锡培爱才,惜才。创业之初,蒋锡培在上海听说上海电缆研究所有一位叫虞正明的高级工程师要退休,这人不仅技术精湛,为人也很好。
于是,在朋友的带领下,蒋锡培亲自来到虞正明的家,登门拜访,当提出想邀请虞来远东工作时,因为距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虞委婉地拒绝了蒋锡培的邀请。可是蒋锡培并没有放弃,五顾茅庐,他的真诚打动了本来希望在家颐养天年的老工程师。而虞的加盟,使远东在技术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不断被攻破,远东电缆不仅在技术上领先于同行,产量也突飞猛进,牢牢占据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1999年,蒋锡培授予虞正明“杰出贡献终生成就奖”,并宣布自该年起,除每月领取工资外,虞正明终生都可以每年领取5万元奖金。一直到2005年,虞正明去世前,蒋锡培不折不扣地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蒋锡培不仅爱才,而且用人不疑,这也是远东能够留住人才,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远东集团董事副总裁卞华舵对此感触颇深。
采访时,卞华舵给记者讲述了一个细节。当年与蒋锡培相识缘于一次讲座。1997年,时任某大学教师的卞华舵,一次受远东邀请,进行管理干部培训,由于卞华舵讲解出色,深入浅出,令远东的员工听起来很起劲,台下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讲课结束之后,在支付卞华舵酬劳的时候,蒋锡培暗中告诉人事经理给卞华舵多加一些钱。由此,卞华舵的讲课费由2000变成了4000,在给卞华舵之前,蒋锡培又看了一下装钱的信封,告诉手下,再加2000元。蒋锡培一次支付给卞华舵讲课费60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卞华舵近三个月的收入。这给卞华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或许当时,蒋锡培已经看中了眼前的这位青年才俊。此后,连续几年,蒋锡培都邀请卞华舵来远东讲课,并先后三次力邀他加盟远东。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卞华舵被蒋锡培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精神感动,在2001年加盟远东,到任后,不断地对远东进行一系列管理变革,大量引进人才,成功推进信息化工程。不仅如此,他还施展卓越的策划才能,将远东推到公众面前,成为远东的“参谋长”。
可是在2006年,在卞华舵到任5年后,他决定离开远东去走自己的路,成为一家基金公司的合伙人。虽然不在远东工作,但他依然保留股份及远东董事的职务。卞华舵告诉记者,在远东的五年,“受益最大的是让我从一个只有知识的人,变为一个经历了企业实践的、能把知识和实践结合的人。”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是酒席散去,依然是朋友却并不容易,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反目者有之,而且很多。而蒋锡培在处理人的关系时,却是把握分寸得当。在问及蒋锡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二字的理解时,蒋锡培说,“中庸,就是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情。”蒋锡培的若干次选择,或许就是这句话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