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豪洛克菲勒的节俭更是离谱。他经常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们勤俭节约,每当家里收到包裹,他总是把包裹纸和绳子保存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小约翰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在8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个都是女孩。
家规之三:凡事忍耐
王永庆家规:“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王雪红是王永庆的三女儿,顶着“经营之神的女儿”的头衔,王雪红却坚持不靠家庭,独立创业,唯一的经济支持来自于母亲送给她的一套房子,靠着用它抵押贷款来的500万新台币(合100多万人民币),王雪红创办了威盛集团。
不过,王雪红承认,每天三点钟起床,做毛巾操、写文章的父亲,亲身展现凡事要有毅力、有原则,对她的影响很大。父母最常给她的教诲就是“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现在王雪红也有晨跑的习惯,每天坚持5点半起床,风雨不改,即使出差生病也无例外。王雪红解释说:“神一直告诉我,懒惰的人会很苦,你如果再睡,你的‘粮仓’就要被别人抢光了。”
王雪红正是靠着这股认真、坚持的劲头,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全球三大芯片商之一,她本人也被封上“科技第一女创业家”的称号。
2001年,威盛遇到来自于英特尔的专利侵权诉讼,王雪红始终不肯低头,最终两年后威盛和英特尔达成了十年的交互授权协议。
王雪红在国外读高中的时候,王永庆每一两个星期就会给她写一封信,虽然那时候王雪红觉得爸爸的字又草,写得又深,实在很难理解,但王雪红把每一封信都细心保存,几年前重新翻过,有很多启发。
有时候,不用文字表达,父母的身体力行也能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他的博客里讲过一个关于捡砖头的故事。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瓦捡回来,有时候父亲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
久而久之,家里的院子就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直到有一天,俞敏洪的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建成了一个让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当时俞敏洪只觉得父亲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很了不起。长大后,俞敏洪才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中体悟到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
“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依然能积攒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捡砖头的精神后来就成为俞敏洪做事的指导思想。
家规之四:不断学习
刘永好家规: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站得更高。
虽然双亲去世较早,但回想起幼年时父亲母亲对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教导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深情,在他看来,父母亲的影响为自己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础。
刘永好的父亲出身贫寒,学生时期非常努力地读书,抗战时又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地下党,解放后一直在政府相关的技术部门工作。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抱负,他总是跟刘永好兄弟讲要不畏困难,敢于去闯,还要有社会责任感。
如果不是父亲当年敢闯才会赢的教诲,也许就不会有刘氏兄弟后来砸锅卖铁的创业了。1982年,那个时候商人还被称为个体户,是个很容易被人看低的职业。那年之前,刘氏兄弟大哥永言在成都906厂计算机所,二哥永行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维修工作,老三永美在县城的农业局当干部,而老四刘永好则在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当教师。
就在那一年,四个兄弟摔碎了“铁饭碗”,卖掉了手表、自行车、黑白电视等“奢侈品”,在人们不屑的眼光中做起“万元户”的梦。刚开始的时候,在市集卖鸡的刘永好甚至害怕遇见自己的学生,不过已无退路的他还是硬着头皮干了下来。后来的创业道路也并不平坦,甚至曾经到了哥儿四个要一块跳岷江的绝境,但刘氏兄弟最终还是像父亲所说的那样不畏困难,继续了自己的选择。
刘永好有一个秘书班子,专门为他搜集各种信息,对于一个有很大规模的企业来说,紧跟社会发展非常重要,而作为企业领袖应该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掌舵企业。
实际上,学习也是这个知识分子家庭传承下来的良好习惯。“我的母亲是个乡村教师,她平生总是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她也一直在学习,直到去世。”
刘永好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别人打高尔夫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无论与人谈话还是接受采访,他都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很有道理而掏出随身带的笔和本子立刻记录下来。“肯学习其实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一个共性,无论到哪里去,坐飞机、坐车,只要有闲暇时间,我们几乎都是在读书看报,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拿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看书学习。”
现在,学习也是刘永好要求女儿刘畅的一条“家规”。
“过去家里很穷,所以我们肯拼肯吃苦,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一代年轻人有着更优越和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更加现代化和知识国际化的社会,他们的空间其实更大,不过要想成功,首先要学好本领。”
1996年,刘永好送女儿刘畅前往美国求学,2002年,22岁获得MBA学位的刘畅回国一露面就已经是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然而,刘永好立下规矩,十年之内不允许女儿在媒体面前曝光。如此用心良苦的低调处理,其实刘永好只是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继续学习。
“我希望将来她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现在她首要做的还是不断去学习、积累,这是我对她的要求。”刘永好心里非常清楚的是,刘畅现在还不可能承担得起操控全局的压力,但传承家族肯学习的传统必然能使女儿终有一天挑起大梁。
家规之五:为人正直
柳传志家规:“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
“教导子女时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使现在他们长大了,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李嘉诚教育子女的一条根本原则。
有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家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为了锯断大树,两个菲律宾工人顶风冒雨,全身湿透。李嘉诚见到此景,要儿子马上起床换上游泳裤去帮忙,他这么做正是要两个儿子懂得,职业不分贵贱,要学会尊重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
柳传志是中国企业界教父级人物,影响他最大的同样是他的父亲。在2003年父亲的葬礼上,柳传志讲了这么一件事情。在他17岁那年,突然面临严峻的考验,父亲和母亲对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正是这么一句话,指导柳传志好好走过了40年的路程。
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家庭,在家里六个兄弟姐妹中他最小。家里虽穷,但父母都让子女上学,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不多见的,他的很多邻居都让孩子辍学在家,为了多挣些工分,养家糊口。但昝家要求六个兄弟姐妹必须读书。
除了给自己受教育机会之外,昝圣达最感激父母的还是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其中孝顺是做人之根本。
昝圣达的爷爷奶奶很早就去世了,外公成了父母最亲的人,有时候外公来到家里时,兄弟姐妹、父母有好东西都给外公吃。那时候昝圣达还非常小,但也知道家里的环境,从来不在父母面前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