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课程,全面的了解国际商务师考试教材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试辅导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四、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
1.实施名牌战略:是指通过创名牌、保名牌,树立我国优质商品和知名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和地位,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2.对外贸易乘数:是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凯恩斯认为,投资能够增加一国的国民收入,他把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之为乘数理论。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即当对外贸易为顺差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3.共同海损:是指载运货物的船舶在航运途中遇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危及船、货等方面的共同安全,船方为了维护船、货的共同安全,或为了使航程能继续完成,而有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挽救措施所作出的某些特殊牺牲和支出的额外费用。
4.股票期权交易:股票期权交易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卖出股票权利的买卖,即某种股票期权的购买者和出售者,可以在规定期限内的任何时候,不管股票市价的升降程度,分别向其股票的出售者和购买者,以期权合同规定好的价格购买和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股票。
五、简答(3个,每题4分)
1.简述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答:管理模式: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模式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主要特点是通过计划管理和行政命令对对外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建立。十四大召开前,主要特点是:通过计划、行政措施、法律法规、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调节和控制对外贸易活动的外贸宏观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十四大召开后,我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改革和调整的目标是转变外贸宏观管理职能,建立以法律手段为基础、以经济调节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系。
管理手段:(1)法制手段: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中国外贸宏观管理的其他法律和法规;
(2)经济调节手段:汇率与汇率制度、对外贸易税收和税收制度、进出口信贷制度;
(3)行政手段:外贸经营权管理、进出口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海关管理、进出口外汇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进出口商品原产地管理。
2.简述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
答:贸易创造效果由生产利得和消费利得构成。关税同盟建立后,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分工。这样,关税同盟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便被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而把资本用于其他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贸易创造的结果使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假定缔结关税同盟前关税同盟国不生产某种商品而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免税(或关税很低)地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成立后,同盟成员国该产品转向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成本较同盟成立前增加,消费支出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贸易转移效果。
3.简述D/P和D/A的含义及它们的主要区别
答:D/P是付款交单,是指出口人发货后,取得装运单据,委托银行办理托收,并在托收委托书中指示银行,只有在进口人付清货款后,才能把商业单据交给进口人。
D/A是承兑交单,是指出口人在装运货物后开具远期汇票,连同商业单据,通过银行向进口人提示,进口人承兑汇票后,代收银行即将商业单据交给进口人,在汇票到期时,方履行付款义务。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D/P中,出口人的交单是以进口人的付款为条件;在D/A中,出口人的交单是以进口人在汇票上承兑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