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病例分析:牙列缺失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6-30

  二十、牙列缺失

  [概述]

  牙列缺失是指上颌或下颌或上、下颌的牙齿全部缺失而形成的无牙颌,一般多见于老年患者。牙列缺失对口腔功能和颌面形态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影响咀嚼功能 患者对食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切咬、咀嚼与研磨,进而影响到消化功能。

  2.影响吞咽功能 因口腔失掉牙齿支持,致使吞咽食物时,口腔难以完全有力地闭合,致使舌肌挤压食物向后进行吞咽过程受到影响。

  3.影响发音 因牙齿一半或全部缺失所致。

  4.加重老像 因失掉牙齿的支持,下颌趋于前伸颊肌塌陷,皱折增多所致。

  [无牙颌的口腔检查]

  面部距离减短,致使面部形态失调,唇、牙列缺失后,口腔及颌面部软组织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因此,在修复前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口腔检查,以便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制定修复设计。同时,在无牙颌进行修复以前,认真复习并掌握有关无牙颌的解剖标志、无牙颌的分区、全口义齿的结构与基托范围、全口义齿固位稳定的内容、规定与要求,将有利于提高修复质量。

  1.采集病史 主要了解以下情况:

  (1)主观要求 患者对义齿修复的过程、价格、效果的理解程度。

  (2)既往牙科治疗情况 缺牙原因,缺牙时间,是否修复过,既往义齿使用情况

  (3)年龄与全身健康状态 患者年龄越大,组织适应能力越差,调节能力也差。

  (4)性格与精神心理状态 积极、乐观、富有耐心者,对义齿的适应能力较强。反之,对克服困难消极,对全口义齿的满意度低。

  2.口腔检查

  (1)颌面部 检查患者面部有无畸形、缺损,左右是否对称,面下1/3高度与面长是否协调,颞下颌关节情况,上唇部的丰满度,上唇的长短是否左右相等,上唇运动时左右长短有无明显差别,因为上唇与排列上前牙密切相关。

  (2)牙槽嵴 检查拔牙创口是否愈合,有无残根、骨尖、瘘管,下颌隆突或上颌结节是否过分突出,若有上述情况,需做外科处理。检查上下颌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协调,上下颌弓形状、大小不协调会给排牙带来困难。

  (3)颌弓的大小和形态 一般分为方圆形、卵圆形、尖圆形三种,并有大、中、小之分,对选择人工牙的大小、形态和排列有重要指导作用。

  (4)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

  <1>水平关系 一般有三种:

  正常:上下颌弓前后位置关系正常,形状、大小大致相等。侧面观,上下颌弓的唇面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或上颌在下颌的略前方。

  上颌前突:上颌弓大,下颌弓小,上颌位于下颌的前方和侧方。

  下颌前突:上颌弓小,下颌弓大,下颌位于上颌的前方和侧方。

  <2>垂直关系 指上下颌弓的上下关系,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即颌间距离。

  颌间距离大:牙槽嵴吸收较多,人工牙排列方便,但义齿固位、稳定性较差。

  颌间距离小:表明牙槽嵴丰满,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和支持,但排牙较困难,常需要磨改人工牙的盖嵴部。

  颌间距离中等:牙槽嵴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有利于人工牙的排列和义齿的固位及支持。

  (5)上下唇系带 注意位置是否与面部中线一致,附着点位置如何。如牙槽嵴低平者,肌、系带附着点离牙槽嵴顶近,甚至与之平齐。当肌、系带运动时,易造成义齿脱位。

  (6)腭穹隆 其形态与义齿的固位、稳定有很大关系。

  (7)舌体 由于失去了牙列的限制,无牙颌患者舌体常常变大,舌运动时易影响义齿的稳定。如果舌的位置不正常,处于后缩位,容易推动义齿脱位。故检查时,应注意舌的位置、形态、舌体大小和活动情况等。正常时,舌的前部边缘约停在下前牙切缘或牙槽嵴顶处。

  (8)旧义齿检查 对于戴过全口义齿的患者,要询问其重做的原因和要求,特别要了解患者对原义齿有哪些不满意之处,以便做新义齿时克服原义齿的缺陷。当然还要检查原义齿是否将患者的口腔黏膜压伤,有无溃疡,如有,应先停戴旧义齿,并等待黏膜恢复正常后再着手制取印模。

  3.全身健康状况 了解全身健康状况对制作全口义齿也很重要。年老、体弱或有全身性疾病者,疼痛耐受性和对义齿的适应能力都较差,义齿的制作应有更高的精确性。对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应注意操作的轻巧,并尽量缩短就诊时间。

  [无牙颌修复前的准备]

  口腔检查时,如发现患者口内有残根、骨尖、瘘管、过突的下颌隆突、过突的上颌结节时,均需施以外科手术治疗。

  1.残根 牙槽嵴上有残根者,应检查其松动度,牙根明显松动者应拔除;牙根稳固,经摄X线片,骨吸收不超过2/3者,可做根管治疗保留牙根,其上做覆盖义齿。

  2.锐利骨尖、骨嵴和骨突 临床上对锐利的骨尖、骨嵴或形成了明显倒凹的骨突,均应先施以骨尖、骨突修整术。范围很小或不很显著的骨尖可不必修整,待义齿完成后,于相应的基托组织面适当缓冲即可。

  3.过分突向颊侧的上颌结节 上颌结节区对上颌全口义齿的固位很重要。但如上颌结节过分突向颊侧,形成了明显倒凹,则会影响义齿的就位,故常须先修整过突部分。两侧上颌结节同时都很突出者,可只修整较突的一侧,戴义齿时可采取旋转就位法。有的上颌结节过分下垂,很接近下颌磨牙后垫,影响义齿后部基托的伸展,亦需先施以骨突修整术。

  4.过突的下颌隆突 下颌隆突过大,其下方形成明显的倒凹时,也须先做外科修整。

  5.附着过高的唇颊系带 唇颊系带附着点过高,不利于义齿固位,应做外科修整。

  6.过浅的唇颊沟 唇颊沟过浅者义齿固位差,常需施以唇颊沟加深术,但效果不很明显。近年来开展羟基磷灰石颗粒牙槽嵴加高术,已取得良好效果。

  7.增生的黏膜组织 曾戴过全口义齿的患者,如原义齿不合适,基托边缘过长,以至于形成一片游离状的增生性黏膜组织。制作新义齿前应先手术切除增生的黏膜组织,伤口愈合后再取印模。

  [无牙颌的修复设计原则和要求]

  无牙颌的修复设计原则:使义齿在现时条件下,能较好地恢复口统起到保健作用。

  颌系统功能,并对该系为使义齿能较好地发挥功能,临床要求全口义齿必须有良好的固位力和稳定性。

  [无牙颌的修复方法]

  目前,为无牙颌患者进行的常用临床修复方法就是制作常规全口义齿。在种植全口义齿问世之前,这是无牙颌修复的惟一方法。限于篇幅,此处主要介绍常规全口义齿。

  [无牙颌印模的制取]

  1.印模

  (1)印模的分类

  <1>根据印模次数,分一次印模法和二次印模法。

  一次印模法:用合适的成品托盘及印模材料一次完成工作印模的方法。

  二次印模法:又称联合印模法。先制取初印模,在其上制作个别托盘,再用此个别托盘取精确度高的终印模。

  <2>根据取印模时患者是否张口,分为开口式的闭口式印模。

  开口式印模:在印模成形时,患者在半张口情况下取得的,统称为开口式印模。

  闭口式印模:先取初印模,灌注模型后,制作抬托。再将印模材料置于抬托组织面适量,引入患者口内,嘱咬合,并作主动肌功能修整,开成印模。此法更符合无牙颌受力时的形态,但技术要求高。

  <3>根据印模时黏膜是否受压,分为黏膜静止式和运动式印模。

  (2)取印模的步骤和方法

  <1>取模前准备 ①调整体位:既使患者舒服又方便医生操作。②选择托盘:无牙颌托盘底部与牙槽嵴外形相似,呈椭圆形,边缘较短。③选择印模材料:可用印模膏、藻酸盐类印模材、印模石膏、硅橡胶印模材等。

  <2>取初印模 可用印模膏(或藻酸盐类印模材)和合适的成品托盘取初印模。

  <3>制作个别托盘 可用修改初印模的方法制作,或将初印模灌注成模型后,在此模型上用自凝塑料制作个别托盘。

  <4>取终印模 用性能较好的终印模材料和个别托盘取终印模。

  (3)印模的要求

  <1>使组织受压均匀。

  <2>适当扩大印模面积。

  <3>采取功能性印模,即在印模材料硬固之前进行肌功能修整。

  <4>在取印模过程中,保持托盘稳定的位置。

  2.模型

  (1)全口义齿模型要求

  <1>模型边缘比印模边缘宽3—5mm.

  <2>模型最薄处不应少于10mm.

  <3>上颌模型后缘应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

  <4>下颌模型在磨牙后垫前缘起不少于l0mm.

  (2)灌模型方法

  <1>围模灌注法 利用成盒型蜡板将终印模围起来,然后灌注模型材料,形成模型。

  <2>一般灌注法 在终印模上直接灌注模型材料形成模型。

  (3)模型后堤区的处理 在石膏模型上,用雕刻刀在颤动线处切一深度1-1.5mm的切迹。沿此切迹向前约5mm范围内,将石膏模型轻轻刮去一层,愈向前刮除愈少,使与上腭部表面移行。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的确定]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的确定主要包括两方面:垂直颌位关系(垂直距离)的确定和水平颌位关系的确定。

  1.垂直距离的确定

  (1)垂直距离 天然牙处于正中牙合位时,鼻底至颏底的垂直高度。

  (2)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息止牙合间隙法 用息止颌位时的垂直距离减去息止拾间隙即得正中拾位时的垂直距离。

  <2>拔牙前记录

  <3>面部距离法

  距离。

  可用拔牙之前天然牙列时正中拾位的垂直距离作为无牙颌时的参考。

  可用二等分或三等分法。瞳孔至口裂延长线的距离等于鼻底至颏底的。

  <4>面部表情观察法 此法主要凭医生的经验,观察义齿戴人后,面部比例是否协调。

  (3)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1>垂直距离恢复过大 面下1/3过长;上下唇闭合较困难;表情紧张;说话、进物时后牙易相撞;义齿易脱位;可加速牙槽嵴的吸收。

  <2>垂直距离恢复过小 面下1/3过短;鼻唇沟加深、面容变老;肌张力下降,咀嚼无力。

  2.水平颌位关系的确定

  (1)全口义齿水平颌位关系。

  (2)确定方法

  <1>哥特式弓描记法。即确定正中关系位,使患者的髁状突回到关节凹的生理后。

  <2>直接咬合法 ①卷舌后舔法:用舌向后舔抵上牙合托后缘的蜡球,利用舌肌牵拉下颌回到生理后位。②吞咽咬合法:在患者吞咽的同时作咬合,即可使下颌回到生理后位。③后牙咬合法:抬托戴人口内,嘱患者有意识地咬双侧磨牙区,此时,颞肌、咬肌、翼内肌同时收缩,可牵引下颌向后上方移动到生理后位。

  <3>肌监控仪法。

  [全口义齿人工牙选择与排列]

  1.选牙

  (1)人工牙种类的选择

  解剖式、半解剖式牙。

  (2)选前牙

  按制作材料可选用塑料牙或瓷牙;按牙合面形态可选用解剖式

  <1>大小 参照口角线、笑线、颌弓大小、颌间距离、患者脸型来选择。

  <2>形态 依据患者脸型、颌弓外形等确定。

  <3>颜色 根据患者肤色、年龄、主观要求等确定。

  <4>透明度 年轻患者,可用透明度较高的人工牙,老年人则相反。

  (3)选后牙

  <1>近远中径总长度 约等于尖牙远中面到基托后缘之前5mm的距离。

  <2>颊舌径的宽度 根据牙槽骨条件,一般后牙颊舌径的宽度略小于牙槽骨的宽度

  <3>牙尖斜度 支持条件好者可选用斜度较大的人工牙,反之则用斜度较小的。

  <4>颜色 应与前牙协调。

  2.人工牙排列原则

  (1)美观原则

  <1>人工牙列弧度与颌弓一致。

  <2>上前牙位置要衬托出上唇的丰满度。①上前牙唇面至切牙乳突中点一般以8-lOmm为宜。②年轻人,上尖牙顶连线通过切牙乳突中点;老年人可与乳突后缘平齐。③上尖牙唇面通常与腭皱的侧面相距10.5±1mm.④上前牙切缘露出上唇下2mm,年老者露出较少。

  <3>牙排列要体现个性。①尽可能模仿患者原有的真牙排列。②处理切缘、颈缘时要考虑年龄差异。③可模仿真牙的轻度拥挤和扭转。④根据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排列前牙的覆牙合、覆盖。⑤患者原有面部缺陷或中线偏斜等,要用人工牙列弥补。

  <4>上前牙的排列要参考患者的意见。

  (2)组织保健原则

  <1>人工牙列不妨碍唇、颊、舌肌的活动,处于肌平衡位置。

  <2>牙合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其高度位于舌外侧缘最突出处,有利于义齿在功能状态下的稳定。

  <3>后牙功能尖要尽量排在牙槽嵴顶上,使殆力沿垂直方向传至牙槽嵴。

  <4>如果牙槽嵴吸收过多,要根据牙槽嵴斜坡倾斜方向调整后牙倾斜度。

  <5>前牙排成浅覆抬、浅覆盖,正中抬时前牙平接触,在前伸及侧方运动时至少有1mm的范围内,下牙能沿上牙斜面自由滑行。

  <6>在上下牙自由滑行过程中,要有平衡拾接触。

  <7>减少功能状态下的不稳定因素,适当降低非功能尖的高度。

  (3)咀嚼功能原则 有效的咀嚼和满意的咬合是人工后牙的主要功能,要有最广泛的牙尖接触,尖窝交叉关系要稳定,尽量选用解剖式或半解剖式人工牙,以提高咀嚼功能。

  3.排牙方法

  (1)前牙常规排列方法

  <1>上中切牙 近中接触点与面部中线一致,切缘与牙合平面子齐,颈部略向腭侧及远中倾斜,唇面与抬堤唇面一致。

  <2>上侧切牙 近中面与中切牙相接触,切缘上抬距牙合平面1mm,颈部向远中、腭侧的倾斜度大于中切牙,唇面与牙合堤唇面一致。

  <3>上尖牙 牙尖与牙合平面一致,颈部向唇侧微突、向远中倾斜度介于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唇面与抬堤唇面一致。

  <4>下前牙 切缘高出牙合平面1mm,牙长轴稍向远中倾斜度依次增加。

  (2)后牙常规排列方法

  <1>上第一前磨牙 舌尖上抬距殆平面lmm,颊尖与牙合平面接触,颈部微向远中、颊侧倾斜。

  <2>上第二前磨牙 颊、舌尖均与牙合平面接触,牙长轴与牙合平面垂直。

  <3>上第一磨牙 近中舌尖与治平面接触,远中舌尖、近中颊尖离开牙合平面1mm,远中颊尖离开耠平面1.5mm,颈部微向近中、腭侧倾斜。

  <4>上第二磨牙 舌尖离开殆平面1mm,近中颊尖离开牙合平面2mm,远中颊尖离开牙合平面2.5mm,颈部微向近中、腭侧倾斜。

  下后牙排列与上后牙呈最广泛接触的咬合关系。

  [全口义齿的试戴]

  全口义齿人工牙排好后,应在患者口内试戴,以校对义齿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

  1.检查基托的固位和稳定 将排好人工牙的蜡基托戴人患者口内,检查固位、稳定并针对原因加以改正。

  2.检查颌位关系和咬合关系 义齿戴入后,嘱患者反复作正中咬合,如两侧颞肌前部收缩明显、有力,同时后牙有稳定的尖窝接触关系,上下义齿无移位现象,说明颌位关系正确。如下颌义齿有移动,则需仔细检查,调整牙排列位置。

  3.检查垂直距离 义齿戴入后,观察面下1/3高度与整个面形是否谐调,上下唇闭合情况、鼻唇沟深度是否合适,说话时上下牙有无碰撞现象,息止拾间隙大小,垂直距离过大、过小,均需重排牙。

  4.检查平衡牙合 让患者做前伸、侧方咬合,观察上下相关牙能否达到多点接触,或至少三点接触,如无平衡殆,则应将义齿放回抬架进行调整。

  5.检查外观 检查面部丰满度是否合适,人工牙大小、颜色、形态与面型、肤色是否协调,前牙中线、上前牙切缘连线、牙龈缘线等是否合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检查发音 人工牙排列的位置和基托的厚度、伸展大小、磨光面形态均可影响发音功能,试戴时如发现问题,可作适当调整。

  [全口义齿的初戴]

  1.义齿就位

  全口义齿一般较易就位,但如后牙槽嵴上存有明显倒凹,可能会引起就位困难,此时应改变就位道方向,或适当磨改基托。

  2.义齿的平稳和固位

  (1)义齿就位后有翘动 可能是骨突区缓冲不够形成支点。找出支点,磨改基托即可。

  (2)静止状态时固位不良 基托变形后与黏膜不密贴;基托边缘伸展不够及封闭不良,可重衬。

  (3)软组织活动时义齿脱位 基托边缘伸展过长,系带区缓冲不够,磨改即可。

  (4)咬合时义齿有移位 正中抬有早接触,或非正中抬未达到牙合平衡。调抬即可。

  3.检查基托

  主要是基托的边缘、厚度、磨光面外形、组织面与口腔黏膜的密合度。改或重衬。

  4.检查颌位关系

  如有不合适处,可磨

  (1)下颌后退 在上下颌义齿将咬合时,出现下颌义齿后退现象,上下前牙水平开抬,垂直距离增高,说明正中抬关系有误。范围小者,调牙合,否则重做。

  (2)下颌偏向一侧 义齿戴人后,上下牙列中线不一致,如上牙列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则重做下颌,反之,则重做上颌。

  5.检查有无疼痛 一般疼痛原因如下,可对因处理。

  (1)基托组织面有塑料小瘤或过于粗糙。

  (2)骨突、骨尖等处缓冲不够。

  (3)颌位关系不正确,个别牙有早接触,致义齿在将咬合时有轻度移位而引起疼痛。

  (4)印模及模型不准,引起基托变形。

  6.全口义齿初戴后医嘱

  (1)初戴义齿如有异物感、恶心、发音不清及口水增多等症状,应鼓励患者坚持戴用,数天至数周后即可适应。

  (2)戴用义齿后,应练习进食,先软后硬、先湿后干、先少量后逐渐增加、先慢后快,并尽可能用双侧后牙同时咬合。

  (3)饭后宜取下义齿清洗干净,睡前取出清洗,如不用则浸泡人冷水中。

  (4)如有疼痛不适,及早到医生处复诊,并于复诊前数小时戴入口内,便于检查压痛点,利于修改。

  7.选磨调牙合

  (1)选磨调牙合的必要性

  <1>人工牙牙合面形态不一定符合规格,上下牙接触未达到最广泛、紧密的程度。

  <2>义齿制作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有可能造成抬关系的改变。

  <3>义齿初戴后会有一定的下沉,下沉不均匀可引起抬关系的改变。

  <4>使用的牙合架不规范,在抬架上已达到的平衡和口内有差异,在上殆架时也可能会引起移位变形。

  (2)选磨调抬原则

  <1>有目的、细致、选择性地选磨。

  <2>调磨过程中应保持正确的垂直距离。

  <3>调抬后应使抬力分布均匀。

  <4>保持人工牙抬面应有的解剖形态。

  (3)选磨调抬方法

  <1>正中拾选磨 用咬合纸检查后,如不是上下颌所有功能尖都接触,则应调磨。可磨改早接触点处对颌牙的中央窝或近远中边缘嵴上的咬合印迹。

  <2>前伸牙合选磨 当下颌前伸至上下前牙接触时,如后牙无接触,可磨改上前牙切缘舌斜面或下前牙切缘唇斜面。如后牙接触前牙无接触,则磨改上后牙颊尖的远中斜面或下后牙颊尖的近中斜面。直至前后牙至少有三点接触。

  <3>侧方拾的选磨 原则是磨改非功能尖上的抬干扰点,每次只磨单颌人工牙,选磨方向应与牙合运动方向一致。

  [全口义齿初戴后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1.疼痛

  (1)原因

  <1>患者口腔黏膜薄,对压力的耐受性差

  <2>硬区相应部位的基托缓冲不够。

  <3>基托边缘伸展过长或过锐,系带区缓冲不够。

  <4>垂直距离恢复过高,下牙槽嵴普遍疼痛伴有面部肌肉酸疼,易疲劳。

  <5>正中牙合和非正中抬有早接触,抬力分布不均匀。

  <6>义齿不稳定,行使功能时形成多处压痛点。

  (2)处理

  <1>能明确定位,如可见压痛区黏膜充血、红肿、破溃,在基托相应的组织面磨去少许即可。

  <2>患者不能明确定位,黏膜亦未见异常,检查咬合有早接触,则调牙合。

  <3>垂直距离过高,应重做上颌或下颌义齿。

  <4>因基托与黏膜不密合引起的,需重衬后,再适当调抬。

  2.固位不良

  (1)口腔组织休息时易脱位 是因基托边缘伸展不够、过长、封闭性差,基托与黏膜不密合。做重衬处理。

  (2)唇、颊、舌软组织活动时易脱位 义齿戴入时固位尚可,但当唇、颊、舌软组织活动时易脱位,原因有:基托边缘过长、系带区缓冲不够、人工牙排列位置不当、基托磨光面外形不合适等。适当磨改基托,排牙不当应重做。

  (3)咬合时义齿易松动脱位 义齿戴人时、软组织活动时固位均可,但咬合时发生移位、脱落,主要是存在早接触或非正中牙合时不平衡。

  调牙合消除干扰点。

  3.咬唇、颊、舌组织

  (1)牙列缺失后,软组织松弛、内陷,舌体变大,初戴义齿不习惯,一般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即可改善。

  (2)人工牙覆牙合、覆盖过小,或人工牙牙合缘过尖过锐,可磨改上后牙舌尖舌斜面或下后牙颊尖颊斜面。

  (3)上颌结节过度下垂,基托后缘相互接触致咬颊黏膜,磨改基托即可。

  4.咀嚼效率低

  (1)人工牙型号过小。

  (2)咬合关系不好。

  (3)颌位关系有误。

  (4)选磨时破坏了人工牙抬面原有的解剖形态

  (5)垂直距离恢复过低。

  上述情况对因处理,必要时重做义齿。

  5.发音障碍

  (1)初戴时不适,多数很快即能适应。

  (2)人工牙列偏舌侧,基托过厚、过大,前牙位置不当滑,均可引起发音障碍。经磨改后无效者,均应重做。

  6.恶心

  (1)患者敏感或不适应,坚持戴用可逐渐缓解。

  上前牙舌面及基托前腭部过分光

  (2)义齿制作方面引起 上颌牙托后缘过长或不密合,前牙早接触或咬合不平衡致义齿后缘翘动,磨改基托,重衬,调牙合处理。

  7.心理因素造成的不适感

  (1)义齿和患者想象的或期望达到的效果不一致。

  (2)初戴时的不适引起的心理反感,以为是因医生制作不好造成的。

  (3)患者与医生的配合情况,患者的积极使用,主动练习非常重要。

  [全口义齿的修理]

  1.基托的折裂、折断的修理

  (1)原因

  <1>突然承受暴力,如咬硬物或不慎将义齿掉落到地上。

  <2>基托某处过薄,存在应力集中区域。

  <3>牙合力不平衡 后牙排列偏颊侧,咬合时以牙槽嵴或上颌硬区为支点左右翘动,造成义齿纵裂。

  <4>牙槽嵴吸收,使基托组织面与黏膜间不密合,义齿发生翘动引起折断。

  <5>塑料用久后,老化变脆,易折断。

  (2)修理方法

  <1>断面对位准确后用粘接剂粘接。

  <2>灌注石膏模型,待硬固。

  <3>将折断义齿与模型分离,石膏表面涂分离剂。

  <4>磨宽断面,必要时加用增力丝。

  <5>用自凝塑料修补断裂处

  2.人工牙脱落或折断

  人工牙脱落多见于前牙,塑料牙多因盖嵴部未磨去或粘蜡未去净;瓷牙多因固位钉折断或与塑料基托结合不牢固。一般选用合适的塑料牙,适当磨改盖嵴部,用自凝塑料修补即可。

  3.全口义齿重衬

  (1)原因 制作过程中基托变形至与黏膜不密合;戴用一段时间后,牙槽嵴吸收,义齿固位力下降等。

  (2)重衬方法

  <1>直接法 将义齿洗净,组织面均匀磨去一层,用自凝单体溶胀表面,调自凝塑料至粘丝期,置适量于基托组织面,将此义齿戴人口内,嘱正中咬合及肌功能修整,塑料硬固前取出义齿,修去多余部分,再戴人口内核对咬合,待塑料完全硬固后,取出,打磨,抛光。

  <2>间接法 调和适量弹性印模材置于义齿组织面,戴入患者口内,嘱正中咬合及进行肌功能修整,取出后修去多余部分印模材料,常规装盒,将印模材料换成塑料即可。

  [思考题]

  1.试述牙列缺失口腔检查的主要项目与内容。

  2.牙列缺失修复前应作好哪些准备工作?

  3.试述无牙颌印模的制取方法。

  4.试述全口义齿垂直距离的确定方法。

  5.试述全口义齿人工牙的排列原则。

  6.分述全口义齿试戴与初戴的方法步骤。

  7.试述全口义齿初戴后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原则。

  8.试述全口义齿的修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