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谈“新软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08:33 光明日报
真正实现以考代评
本报记者 高赛
从今年开始,原“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改名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新软考”将成为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的唯一标准,真正实现以考代评的职称评定机制。作为IT职称改革的第一年,今年的“新软考”情况究竟如何?记者为此采访了负责“新软考”命题、招生及考试工作的中国电子教育中心副主任徐玉彬。
记者:
今年是“新软考”实行的第一年,现在还有很多人对“新软考”的内容不太清楚。请您介绍一下今年的考试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徐玉彬:
根据去年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的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精神,2004年起IT专业职称评定以“新软考”为基础全面改革,IT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采用以考代评的方式,考试合格即可获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职务。这对国家企事业单位的IT员工是个好消息,大家再也不必论资排辈了,也不受学历限制了。另外,“新软考”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后,不再进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相应专业和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新软考”规定出台后,职称评定工作极为简单———只要顺利通过相关级别的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级别的,由人事部印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共同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就打破了过去的职称评定方式,真正实现了以考代评。
记者:
在命题方面,范围是否也有所扩大?
徐玉彬:
是这样的。“新软考”的考试范围较原来更加广泛,涉及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信息服务五大领域,总共20个级别。2004年将开考软件设计和网络管理两大系列共三个级别6项考试,具体为系统分析师(高级工程师级别);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工程师级别);程序员、网络管理员(助理工程师级别)。
记者:
“新软考”对报考人员有什么要求?
徐玉彬:
对报考人员的报考条件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根据要求在全国各指定考点报名,就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校生也可参加任意级别的“新软考”。通过考试获得职称证书,意味着与其他有经验的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摆脱了“应届毕业生等于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这样一个尴尬局面。
记者:
除与职称挂钩外,“新软考”证书还具有哪些实效?
徐玉彬:
职称作为国家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定的权威体系,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有着重大的帮助和影响,在大型企事业单位中更是与员工工资、住房等待遇直接挂钩,并且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对于企业资质评定也有着重要价值,因此通过“新软考”拿到职称的IT专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学生必将成为各单位的抢手人才。
记者:
据说今年很多计算机系的学生也报名参加了“新软考”,他们不是一毕业就是“助工”,满5年后自动转为工程师吗?
徐玉彬:
没错,但是从今年开始,转工程师不再以年头为限制,必须通过“新软考”。当然,考试是可以随时参加的,早通过早拿职称。
记者:
往年的“软考”通过率都很低,“新软考”在考题难度上是否会有所降低?目前的报名情况怎样?
徐玉彬:
“软考”推出以来,共有近80万人参加。今年4月已经有8万多人应试,预计11月会超过20万人。因为和人事改革相关,今年开始,“新软考”的应试人数将大幅提升。历届软考的平均通过率仅为12.5%,去年上升到20%多,“新软考”命题难度不但不会降低,命题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因为我们要的不是通过率,而是每一个拿到证书的人都必须具有真才实学。以往参加考试的学生占80%,而今年国家企事业单位员工已占到了80%,他们是具有实战经验的、高素质的IT技术人员,竞争还将大幅加剧。学生在今年可能要“吃点亏”。
记者:
目前,社会上的“新软考”培训机构很多,考生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培训机构?
徐玉彬:
考虑到这种压力,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信息产业部已经于今年8月开通了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远程教育平台,组织了包括清华、北大等高校有多年“软考”辅导经验的教师,以及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知名IT企业CTO在内的专家队伍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把关。相信通过今年的“新软考”产生的工程师,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会大大超过以往。
2002年部分省市“软考”通过率
北京 | 11.8% |
上海 |
29.6% |
天津 |
22.3% |
重庆 |
10.5% |
江苏 |
15.2% |
广东 |
18.6% |
全国平均 |
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