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厦门全市进出口454亿美元,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3万标箱。作为新中国成立60年的献礼,2009年,厦门港港口吞吐量将突破亿吨,步入我国“亿吨大港俱乐部”。特别是厦门港地处上海和香港、深圳等大港之间,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又是海峡两岸大三通的最前沿,现有通往世界各地的远洋航线及国内航线,已逐步奠定国际中转港的地位。
港口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厦门港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而港口腹地的发展,又促进做强做大港口经济。如今,厦门市建成了“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杏林物流园区、刘五店物流园区”多种功能类型的物流园区,获批火炬园、翔安两个国家B型保税物流园区,其中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的封关运作,已然形成一个“保税物流航母”战斗群。厦门与周边地区如广东梅州市、江西赣州、新余、南昌等地业已开始实施落实公铁海联运项目,使厦门港的腹地大大增强,厦门物流如虎添翼。
现在:从“散兵游勇”到“支柱产业”
厦门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十多年来,厦门市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与城市经济形成了快速互动发展。2008年厦门的物流业增加值为108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9%。
“九五”末期,厦门外贸货运代理、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都有企业在运作,但是整体物流的概念还是新鲜事物,物流企业各自为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因为海港、空港优势明显,且拥有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厦门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厦门“十五”明确将现代物流业列为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这期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厦门外贸向民间资本全面放开,并向外资部分放开。
厦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将现代物流业列为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并明确提出了建设航运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一系列着力于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厦门现代物流业的高度重视。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厦门市物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大批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贸易、商业流通企业等开始向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转变;工业制造业等产业部门逐步开始实施主辅分离;一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今,在厦门,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做的事情与外贸、港口、物流行业有关系。厦门的外向型经济占据了厦门经济总量80%以上的份额。时至今日,厦门市外贸大军数千家企业中,80%以上是民营外贸企业。厦门市外贸长期占据全省外贸半壁江山,五年来,形成了强大的外贸物流,有力地促进了厦门港迅速崛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主枢纽港。
未来:从“海西龙头”到“辐射全球”
厦门市物流概念从无到有,并获得蓬勃发展。如今,厦门从事物流相关经营的企业约5000家,其中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有200多家,一大批国内外的知名物流企业,如马士基、伯灵顿、联邦快递、TNT、大通、中远、中海、中外运、华贸等纷纷落户厦门,包括国有、民营和合资的本土物流企业,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敢于面对市场竞争,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厦门物流服务企业多元化参与发展的格局已具雏形。
物流园区和专业配送中心已具雏形。厦门港口物流园区初具雏形,拥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物流企业。目前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已建设运行。杏林工业物流园区正在规划中、刘五店物流园区正在做前期调研。此外,厦门进出境快件监管理中心、厦门国际航空港空运站均已建成运行;闽南果蔬批发市场、高崎中埔果品批发市场部分已投入使用;同安石材工业区、工程机械专业配送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
厦门一直是海西发展的龙头,在国家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厦门被列入全国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也被列入该规划中的全国九大物流区域。2009年2月,厦门市政府再次提出了培育物流“百亿工程”,目标是全面做强、做大厦门物流业;到2011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2亿元,2013年达到190亿元,2015年达到238亿元……
苍茫60年,岁月一甲子。作为厦门市三大支柱性服务产业之一的厦门物流业,如今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厦门物流业的60年发展正如火红的朝阳,开始向外发光发热,也将领衔闽西南,引领海西经济区,辐射海峡,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