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潮,已导致一些“中介”自供应链上消失。
6月22日,DHL供应链亚太区备件、科技与航空物流服务高级副总裁莫智雄表示,客户越来越倾向一站式地采购整合的物流合同以及服务物流,以提高终端对终端的供应链效率。
这正是DHL供应链打算扩大对所谓服务物流业投入的动机。
DHL供应链亚太区首席执行官Paul Graham透露:“我们预计该市场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会将总投入的60%用于发展服务物流,特别是技术服务和售后维修。”具体而言,DHL预计亚太区服务物流市场规模将达30亿欧元,而该公司将为此追加5000万欧元的投资。
“这5000万欧元的大部分将定位于中、印这种高增长市场,此外也会涉及如日本和新加坡在内的成熟市场。投资额将集中于资产、人员以及系统收购。”莫智雄补充说。按照DHL的描述,这意味着未来在相关市场的终端消费者,很可能发现自己购买的IT产品的售后技术支持、软件安装乃至维修,都由DHL的员工所完成。莫智雄称,这一行业与IT的外包产业针对的是不同的客户需求,前者瞄准了仓储、配送、正向与逆向物流、维护与翻整、乃至资产恢复,而后者更注重于IT架构、软件、应用以及终端用户支持,因此不会与塔塔、埃森哲等IT外包巨头形成竞争。
“服务物流是合同物流中一个相当细分的行业。”一位曾担任家乐福物流运营商管理层的资深物流业人士同日称,服务物流仍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之下,对仓储、运输等环节进行一体化整合的延伸。然而,其对DHL能否在中国成功开发包括服务物流在内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感到怀疑。“尽管中国的薪酬水平已经出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但仍明显低于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第三方物流整体仍难有起色:将这部分的非核心业务剥离给DHL、联邦快递、UPS以及TNT这四大物流业巨头来做,在中国可能成本反而更高。”
尽管如此,在解释其中于中、印的投资计划时,DHL却明确表示要将服务据点下沉。“DHL在中国的400个地点办公,在印度拥有470个办公设施。其中,中国15%的办公地点和印度40%的办公设施能够提供服务物流业务。我们期望在未来3至5年内使这一数字翻一倍,从而增长我们在中国和印度的服务物流业务。”Graham说。
而DHL更表达了在中国的三线-五线城镇扩张据点的目标。莫智雄认为,随着电器产品在这些城镇的普及,企业对于服务物流的需求将会增加。机会在于,在一定的整合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依旧零散,“而我们能提供完整的售前与售后服务物流支持”,莫智雄说。
但“这一情况未必能依靠资产收购得到改善,因为地域障碍、保护主义等更大的非市场问题,打乱了外资巨头在华扩张第三方物流的算盘,近年来外资在这一市场的在华收购案,至今没有出现业内公认的成功案例”。上述物流业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