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就区域物流合作达成《南宁共识》,以解决日益突出的跨境运输矛盾。根据《共识》,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将在加快推进运输业和物流业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协调机制。其中,民企和商协会亟待发挥更大作用。这是记者从16日-17日在南宁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高效便捷协调机制研讨会”上获得的消息。
此次研讨会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承办,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轮值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老挝国家工商会副主席欧迪特·苏旺那旺等来自中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次区域国家的有关政府官员、商会代表、物流企业代表以及亚洲银行专家100多人参加。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经济部部长欧阳晓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等分别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和专题研讨会。
孙安民说,近几年经过次区域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的努力,在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次区域各国在跨境运输和物流高效便捷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展,有力推进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在物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地区缺乏统一的物流标准、物流行业人才不足、物流信息手段落后、通关效率较低等,这些问题对次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竞争能力的提升都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来自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与会代表、
亚行专家深入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边境口岸通关、贸易和跨境货物运输的现状以及影响次区域物流高效便捷的制约因素和障碍,讨论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运输协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包括尽快建立高效便捷物流协调机制、成立运输协会、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商会合作、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或运输论坛、加快推进运输业和物流业的人才培养和专家交流等六项内容在内的《南宁共识》。
按照此次达成的《南宁共识》,民企和商会协会亟待发挥更大作用。其中,《南宁共识》
明确指出,完善次区域物流高效便捷协调机制,不仅需要政府层面支持,同时需要充分发挥民间推动和加强各国商会的合作。
一方面,针对次区域各国市场体制、贸易政策、投资环境的差异较大,各国工商会要加强联系、协商、交流次区域各国市场和投资信息;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各项服务,加强次区域贸易、服务与投资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促进各国企业之间的经贸合作,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次区域跨境运输便利化协作。
链接
大湄公河次区域工商论坛成立于2000年,是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政府经济合作机制下,由来自中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六国国家商会共同组成的多国、独立非政府组织。在政府合作机制框架下,工商论坛多年来为促进企业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并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工商论坛的领导机构是工商论坛理事会,理事会主席一职由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商会领导轮流担任,本届工商论坛(2010年至2011年)轮值主席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