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扶持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业内最热的话题之一。《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河南郑州市与周口市采访时看到,不少金融机构都挂出了关于对小微企业实行金融服务的相关宣传条幅。
然而,记者发现,当前一些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不仅审批手续繁琐,形式僵化,部分还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30%-50%,很多小微企业主产生了“望贷生惧”的现象。就在此次采访中,记者在贵州省仁怀市遇到了一位私营酒厂的负责人章先生,他主要在茅台镇从事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同时还从事酒类衍生品的销售。
这家私营白酒厂,从开业到今天,走过了整整7个年头,“产品销路不愁,酒厂前三年效益尚可,我一直都未考虑向银行融资。”章先生介绍道。
“然而,这几年下来,原材料涨价太多了,劳动力成本也水涨船高,再加上同业者为了争抢市场,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我们也只得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批发价格一次次压低,以图白酒能够销售出去。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大幅减少,现在,资金周转上出现了问题,于是,我想到去银行融资,不过,我没有银行融资经验,甚至厂房和设备都是租来的,也没有有效的抵押品,如何提出银行可接受的授信申请,我现在非常头痛。”章先生不无忧虑地叹气说。
随后,记者又来到遵义市一家建设银行的网点,咨询了正在宣传小微企业金融贷款的刘姓负责人,他直陈:“银行也没办法,如今,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属于明显不对称状态,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决策性依据,常常来自于负责人自我的辨识与判断,是否客观尚且不谈,但小微企业贷款不仅量小、着急、反复,再加上信贷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及授权环节的繁琐,小微企业确实在需求把握方面,比较困难。”
章先生对记者表示,银行融资不仅要付高贷款利息,还要时间办理冗长繁杂的贷款手续,现在,首先考虑直接找亲朋好友凑钱,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银行,如果再熬下去,恐怕厂子就快要停工了。
一位当地银行机构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在贷款审批手续、还贷时间、利息高低等方面更要注重灵活与高效。
不过,记者还了解到,小微企业资金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首要问题,其生产的物品还受季节性影响、生产成本增加及交易可信度等问题的局限,诸多原因,都成为了横亘于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鸿沟。
不仅如此,自2011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企业划分新国标,第一次在中小企业划型中增加了“微型企业”这一类别开始后,此标准在银行自行认定中一直没有细化标准,业内不少人士也认为,监管部门虽然有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但却没有执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