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涉及出口外向型企业、中小民企等相关贷款或将成为商业银行不良问题的“重灾区”。 未来几年内中国银行业的不良上升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上升幅度在风险可控范围之内。
出口、民企或成“重灾区”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在今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风险存在于受到出口下滑影响较大和产能过剩较严重的行业,这些行业贷款出现不良风险的可能性比较高。此外,房地产贷款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不确定性引发市场对银行不良率反弹的担忧。在从紧的调控政策下,房地产销售下跌可能引起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和按揭贷款违约事件,从而影响其他商业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质量。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自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以来,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控制较严格,包括审核、批贷、授信等都与中央的调控精神一致。因此,此前市场所担忧的房地产行业相关贷款的不良问题,目前看来远不如出口企业、中小民企等来得大。“就地区而言,沿海、江浙地区的不良问题会比中西部地区严重一些。”
截至2012年6月末,温州市银行业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81.4亿元,比年初增加94.47亿元;不良贷款率2.69%,比年初上升1.33个百分点。温州当地一名金融部门官员表示,“不良率已是连续第12个月上升。”
未来不良率上升是趋势
多位专家指出,未来我国银行业的不良率上升是必然趋势,但上升幅度不会太大,应在风险可控范围之内。一方面,此前中国的银行业整体不良水平已经非常低。根据银监会2012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2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4%,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指出,银行业是一个顺周期行业,在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银行资产质量肯定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但要看到,目前中国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经降到了非常低水平,绝大多数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都在1%以下。“在遇上经济问题时不良贷款出现反弹,应该是意料之中的,只要我们能清楚地意识到警戒线在哪里,就没有太大问题。”
专家预计,未来银行业不良的态势或将呈现出不良率下降、不良金额绝对值增加的状况,不良金额绝对值或有15%左右的增长。虽然不良问题有所加剧,但问题也不太可能很大。我国的大中型商业银行,经过最近几年管理水平的提升,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内部流程、制度建设、工具技术创新等已经达到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与外资银行差异也不大。小型商业银行未来在不良方面可能会有不少问题,包括地方城商行、农信社等都必须警惕。
中金公司也称,银行的资产质量怀疑永远不会随着自下而上的分析消退,只有经济预期的好转才能解除这种担忧。即使出现不良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上市银行累积的拨备和2012年的拨备前盈利合计可以消化约9%的不良率。在流动性依然充裕的环境下,银行业出现不良率恶性上升的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