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人事震荡余波难了 近期高管离职一览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0-07-29

  2010年7月22日,碧桂园宣布任命新总裁,担任碧桂园八年总裁的崔健波卸下重担,但保留执行董事身份。

  从掌控方向的"舵手"位置上辞任,转为为企业前进提供金融动力的"轮机长"的崔健波,在电话中虽不愿多说,但他仍礼貌地表示:"现在仍然很忙碌,还未考虑具体的问题,实在是没有时间思考该如何规划。"

  从舵手到轮机长

  7月22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给予这位曾经的舵手高度评价。碧桂园在书面回复时代周报采访中表示:崔健波在任内8年里,带领碧桂园从华南地区的私营企业,发展为全国性香港上市品牌,从2003年数十个项目发展到如今在全国拥有近80个地产项目。

  "崔健波是一位非常好的职业经理人,低调、实在、会审时度势,很有领导魅力。"一位碧桂园在任高管向时代周报表示,"3年前碧桂园上市,崔总将公司带到一定高度。只是现在关注的已不再是上市这块,公司需要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崔总认为自己去做财务战略、资金运作、前期投资会更适合,因此主动提出辞任总裁,他认为公司要再上一个高度,需要由另一专长的人来带领。"

  2003年,崔健波加盟碧桂园之前,时任碧桂园发家地顺德地方税务局副局长和北滘镇镇长。"下海"碧桂园后,这名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主修会计学专业、怀揣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总裁,成为2007年碧桂园上市的推手之一。

  当初以建筑队起家的碧桂园,当年为谋求上市而设立总裁之位,需要一位财技高手。碧桂园主席杨国强将崔健波招至麾下,看重的就是其财务方面的经验能力。事实上,崔健波也确实为碧桂园的上市立下汗马功劳。

  2007年4月20日,碧桂园在香港上市,创下内地房企在港融资148.49亿港元的最高纪录。上市当日市值即达到1189.37亿港元,在香港上市的地产股中仅次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和郭炳湘的新鸿基地产。上市之后,碧桂园以空前的速度高歌猛进。据其2007年年报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碧桂园的土地储备已由上市时的1870万平方米增加到3840万平方米,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主".

  碧桂园的上市成就了新的中国首富,在《2007胡润百富榜》中,杨国强之女-26岁的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以1300亿元身家问鼎中国首富。在"大赢家"碧桂园身后站着的崔健波,也享受了加盟碧桂园后最辉煌的时期。

  而上述高管口中的"另一专长的人士",或许就是指接任总裁之位的莫斌。碧桂园素为家族企业,现有董事会9名执行董事中,不是杨国强的亲属,便是其多年的创业伙伴,且都绕不出顺德圈内。莫斌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降"外援。

  莫斌此前在业内也并非大红大紫,原为央企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旗下企业中建五局总经理。与专长财务的崔健波相比,莫斌有着丰富的房地产工程实际操作经验,为中建系工作21年,此前还与碧桂园有过项目合作。较之草莽出身的碧桂园建筑团队,莫斌的"中建系"背景为其增色不少。

  一位了解莫斌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透露,莫斌在工程管理上"绝对富有经验":"莫斌非常能干,碧桂园选择莫斌出任总裁,看中的正是其在工程质量上的管理能力和经验。"

  可以查证的是,今年以来,莫斌作为中建五局的总经理,与碧桂园有着密切往来。3月29日,佛山碧桂园。城市花园项目北地块碧桂园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奠基仪式。时任中建五局总经理的莫斌应邀出席了奠基仪式;5月24日,碧桂园与中建五局的"碧桂园。城市花园项目工程总承包签约仪式"在碧桂园总部举行。

  当时,莫斌代表中建五局发言称,这次是双方的首次合作,也希望是长期战略合作的开始。出乎意料的是,当时代表中建五局与碧桂园合作,时隔不久就演变为更密切的"关系",莫斌直接过档碧桂园出任总裁一职。

  "公司内部董事要有一人熟悉财务运作和资本市场,这是企业惯例。崔健波调任执行董事,我认为资本市场会欢迎这个举动。莫斌有实际操作经验,加上中建背景,外界会投他信心的一票。"上述人士表示。2007年,碧桂园赶上大好光景。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崔健波,带领碧桂园上市,为其打开了大好局面。

  然而时势造英雄,却也常将英雄拽入泥潭。随之而来的金融海啸让房地产业风声鹤唳,碧桂园被愁云惨雾吞噬。和其他大多数同行一样,当时的碧桂园也在为市值大幅下降而焦虑,为与美林的对赌失利而忧心忡忡。

  2008年上半年,碧桂园业绩开始下滑。公告称,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衍生品投资失利。"衍生品的投资"是指碧桂园2007年10月与美林签订的一份认购5亿美元的5年期可换股债券协议,以及总价值2.5亿美元现金结算股份掉期协议。该"对赌协议"在碧桂园2008年中报发布时已造成其超过4.428亿元的公允值损失。

  对赌协议给其2008年的全年业绩蒙上阴影。碧桂园全年收入157亿元,同比下降11%,净利润为13.78亿元。

  而这一年见诸报端最多的,是与杨国强并肩作战的碧桂园的"元老"纷纷抛售手中股票。2008年4月21日,杨二珠以每股6港元的价格减持5000万股,套现3亿港元。此举引发外界对其内部发展战略分歧的各种揣测。

  据港交所数据显示,上市时,时年26岁的杨惠妍通过全盘接收父亲股权,拥有碧桂园股权59.5%,杨二珠持股比例为10.2%,苏汝波、张耀垣及区学铭等分别持股5.1%.2008年,除张耀垣外,杨二珠、苏汝波和区学铭三人均减持股票。其中,杨二珠持股减至5.94%,苏减至4.38%,区减至4.50%.为平息抛盘风波,杨国强付出近5亿港元现金代价。而股东们持续的汹涌抛售,让杨国强无力再照单全收。

  2008年10月,时任总裁崔健波以每股1.6港元买下碧桂园1000万股,持股比例为0.06%,正式成为碧桂园股东。

  2009年5月,崔健波以每股3.23港元均价,减持207.9万股,持股比例降至0.05%.当时崔健波对外界表示,此次减持纯属个人行为。

  2009年,正在广东省外扩展战线的碧桂园,陷入长沙别墅质量门事件,安徽巢湖项目又被指"未验收就交".莫斌走马上任,似乎也预示碧桂园下决心狠抓质量。

  "碧桂园上市后很快就遇到金融风暴,包括其在内的很多内房股成绩和股价都令资本市场失望。"一位香港资本市场资深人士向时代周报表示。"碧桂园虽是规模最大者之一,但在省内和省外发展不平衡。需要思考如何持续发展,无论是地域、产品多元化还是管理思维,都是需要平衡的。"

  2010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销售认购金额约142亿元,其中已签约合同销售金额约132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242万平方米,待签约金额约10亿元。2010年上半年的合同销售金额和面积同比分别增长50%和26%.

  人事震荡无关新政

  坊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房地产新政虽未能打压房价,但至少打压了不少房地产企业高管。今年三月以来,龙湖地产首席财务官林钜昌,SOHO中国财务总裁王少剑,绿城中国的首席财务官林战,金地集团原董事、高级副总裁兼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赵汉忠,金地总裁张华纲等人先后辞职。崔健波辞去碧桂园总裁,似乎是为"笑话"增添了一个新的注脚。

  不过,接受时代周报采访的碧桂园高管表示,崔健波的去职和房地产新政没有关系,"我们的财务、现金流、工程推进都很健康,崔总的离任与新政无关,仅仅是巧合。"

  全国工商联商业不动产专委会主任朱凌波表示,"房地产职业经理人流动频繁本是正常现象,新政前人才流动率也很高。"但朱凌波也认为作为一个外部因素,新政会对房地产销售造成影响,企业往往会对下一步的产品营销和商业模式进行调整,进而选择更适合下一步发展的人才。

  如此说来,新政确实影响房地产企业人事变动,新政更会增加高层在发展战略上的分歧,这或是造成职业经理人流动的关键问题。

  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认为新政下地产高管辞职潮和新政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企业借新政之机进行策略调整的间接后果,"这个时候市场本身在调整,也是企业调整的机会。现在的市场和过去不同,要有新模式和新思维参与。“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带来的销售压力或促使企业人事变动。他认为人事变动,折射出房地产市场竞争的趋势-"如今房地产已转向产品质量竞争。纯粹的数量、规模竞争已不再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价格优势不能掩盖质量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