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人事震荡 自主品牌领军人物张欣离职

来源:中国经营报发布时间:2011-05-30

  距离与北汽的聘用合同期满前3个月,日前,北汽股份公司专务副总裁张欣选择了离开北汽集团。

  “没有张欣,就没有北汽自主品牌今天蒸蒸日上的局面。”北汽股份公司内部人士对张欣的离职表示惋惜。

  虽然对于张欣的离职,北汽集团只简单解释为“因个人原因”。但据记者了解,由于此人的离职已经揭开了北汽管理体系中,最不愿揭开的那一道伤痕。

  张欣离职玄机

  2008年8月,原南汽MG项目总指挥张欣加盟北汽集团任副总经理,主管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2009年1月,北汽乘用车事业部正式成立,张欣任党委书记、总经理。2010年9月28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欣任股份公司专务副总裁。从时间轴上看,张欣在北汽可谓平步青云,发展的顺风顺水。

  “张欣是一个实干家,是北汽新自主品牌乘用车团队的领军人物,”北汽股份内部人士评价,“正是张欣和他带来的老南汽班子组成了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大发展的创业团队。”

  据了解,张欣加盟北汽时,北汽乘用车事业部只有6个人,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个部门已经发展壮大为9大本部1200余人,其中BC301Z和威旺BC306两款自主车型的市场调研、品牌定位、生产研发均是由这部门完成的。

  2011年年初,张欣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汽车在未来5年内将陆续推出20余款全新自主品牌乘用车车型,全面覆盖从A0级到C级轿车、轻重型越野车和交叉型车系列产品线,将在2015年实现产销量70万辆的目标。但就在北汽股份顺义基地奠基后的1个月,张欣选择了离开。

  据北汽内部人士透露,张欣离职前,跟随张多年的老南汽核心团队已陆续被调离:北汽乘用车事业部总经办办公室主任被调往广州宝龙(北汽于去年收购的一家汽车企业),秘书则被派往技术部任职。

  谈到离职原因,张欣对记者说,“人需要活得快乐,哪里更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对北汽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职业经理人动荡

  事实上,张欣离职只是北汽人事震荡的冰山一角。2011年5月中旬,就在北汽集团宣布张欣离职的3天前,北汽发布了关于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的职务变更公告:汪大总将不再担任北汽集团总经理,而出任海外并购等事务的专务总经理,汪大总的职务由北汽控股总经理韩永贵暂代。

  对此汪大总仅表示:“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发挥能力。”但从职务变更的角度看,汪大总的角色已从一个北汽的战略决策者,变成战略执行人。

  在职的职业经理人亦如履薄冰,日前,某就职于北汽的职业经理人告诉记者:“‘外来的人’在北汽做事必须要左右权衡,小心翼翼,难度超乎预期。”

  3年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开始了北汽集团的“空降”行动。彼时,北汽自主品牌只有几款外来平台上打造的小众车型,自有研发几近空白。为了改变北汽自主积贫积弱的现状,徐从上汽集团挖来了时任上汽集团副总裁的汪大总;又聘请了历任南京依维克总经理、原南汽MG项目总指挥张欣;同时,奇瑞汽车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顾镭,以及曾历任一汽丰田营销副总经理、北汽福田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的董海洋也加盟北汽。

  “北汽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我们人才济济。”2011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徐和谊表示。

  徐和谊在网罗人才上的不遗余力也成为北汽获得快速发展的发动机。

  然而,度过了艰苦奋斗的初创期后,这批徐和谊从各大汽车公司挖来的行业精英在加盟北汽后,也开始重新思考事业规划和定位。

  多种文化冲突升级

  “当个人的职业诉求与企业之间无法切合时,选择换岗和离开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北汽相关负责人表示。但这显然不是北汽人事震荡的全部原因。

  “北汽股份有12名副总裁。”北汽内部人士表示,“高层之间缺乏统一的价值观,是导致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根据此前北汽的公告,北汽股份12名副总裁及专务副总裁包括董海洋、李峰、李学军、周焰明、毛海、王敏、尹兴煜、杨维志、马童立、蔡速平、张欣、顾镭,其中,张欣来自老南汽,其组建的乘用车事业部的骨干大多来自北京现代和老南汽;董海洋则多年效力于一汽丰田;顾镭是海归派的技术领袖;蔡速平曾任北京奔驰副总;而还有一些与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息息相关的高管,比如毛海、马童立则来自北汽集团,来自不同企业、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北汽股份内部,个人风格、价值判断、行事方法均难以与北汽原有文化迅速达成一致。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欣从此前名爵项目中获得的经验是:在国际成熟平台上创新研发新产品比重新打造新平台的难度更大。因此在空降北汽后,他更倾向于把自身的工作重心放在新平台的研发上。

  张欣在职期间,带领老南汽班子为北汽在新平台上打造完成了两款新车,而将萨博平台研发的工作交给了其他下属。但这显然不是徐和谊希望看到的。在2009年年底收购了萨博三大平台后,徐和谊一直对北汽自主乘用车在萨博平台上获得突破抱有期望,但是,在张欣担任北汽乘用车事业部总经理期间,徐和谊并没有听到来自萨博平台的好消息。

  “这些空降至北汽的人才,都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价值判断与北汽集团难以对接。”北汽内部人士表示,“北汽是一个老国企,向商业化公司的转轨只有几年时间,体系、文化、管理方法都带有浓厚老国企的气息,这也导致空降兵到了北汽之后难以适应。”

  更令人忧虑的是,在价值判断出现差异和统一价值观羸弱的状态下,北汽亦未打造出高效的沟通体系消弭矛盾、寻求平衡。因此,职业经理人出走或转岗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5月27日,北汽股份总裁韩永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汽对张欣进行了挽留,但最终选择了尊重张欣的决定。

  自主能否闯关?

  “十二五”期间,北汽的目标为,争取进入汽车集团第一阵营,实现产销400万辆,其中,发展自主品牌被提到一个显著的位置,目标销量达90万辆。而2010年,北汽集团整体销量为150.1万辆,自主品牌销量不足8万辆。

  与目标宏大相对的却是2011年前4个月,中国车市整体汽车销量的环比、同比均出现双降,加上多项政策鼓励措施的退出,令未来汽车销售前景愈加严峻。

  张欣走后,北汽尚未公布接替人选。虽然张欣完成了自主品牌乘用车体系的基础工作,但尚未成规模,新建的顺义基地亦缺乏人才接管。如何阻止人才流失,并迅速补血成为摆在北汽面临的关键难题。

  “如何让发展速度、企业文化、体系控制能力相匹配是目前中国很多企业都没有解决好的难题,简单的家长式管理也许能够在短期内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无法打造一个成功的商业机构。北汽人事最理想的方案只能是用企业文化留住人才,用体系管理把企业变成一个顺畅运转的机器,但这都需要时间。”麦威咨询公司总经理程文兵告诉记者。

  虽然,徐和谊曾强调:“确保北汽股份公司的全面顺利运转,是集团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集团能否顺利完成全年的任务目标,更关系到北汽集团未来的盛衰成败。”但如何在管理方面达成顺利承接,并实现其对快速发展的企盼,已变成摆在徐和谊案头的新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