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平安证券投行集体跳槽余波未了,第一创业证券(一创)控股的“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一创摩根)近期掀起人事地震。
9月30日才获得证监会保荐机构资格批复的一创摩根,投资资格在手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一场“人才灾难”猛然来袭。
11月初,理财周报记者从投行圈内多个渠道获悉,刚刚开业仅4个月的一创摩根,“投行人走了一半”。离职的人中,包括原一创负责投行业务的副总裁周俊、明星保代艾民、姜杰等一大批“顶梁柱”。
“都不愿意转去一创摩根”
11月初,一名北京投行圈人士主动问记者,“一创摩根最近走了很多人,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一名准备离职的一创保代直言:“大家都不愿意转去一创摩根,原来投行部一半人都选择离开了。”一创某早前离职的保代也证实,一创摩根“确实走了很多人”,“负责投行业务的一创副总裁周俊也走了,新东家是上海的摩根士丹利华鑫”。
2011年7月,一创摩根正式开业,一创投行99名从业人员,按照常理应全部转入新公司工作。按照多方知情人士的说法,约四五十名投行员工已经、正在或者计划辞职。
2011年10月12日,北玻股份一则《关于更换保荐代表人的通知函》已经有所暗示。公告显示,一创摩根原保荐代表人艾民先生、陈作为先生因工作变动未在一创摩根任职。
这已不是今年一创的首份更换保代通知。7月18日,塔牌集团发布公告称,一创保荐代表人姜杰因个人工作变动原因,不能继续担任其持续督导保代。姜杰的离开,距一创摩根正式开业仅7天时间。
不断出现的“异数”似乎预示,一创的命运或因一创摩根的诞生而改写。
2010年12月,一创摩根注册成立,注册资本8亿元,一创持股66.7%.为避免合资公司与总公司同业竞争,协议规定,一创将整体剥离投行业务并放进新公司。
2011年7月11日,一创摩根正式开业。一创董事长刘学民担任一创摩根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由从中金公司回归摩根大通的贝多广担任。按照规划,一创99人的投行团队将整体平移到新公司,其余人员为市场招聘和摩根大通委派。彼时,一创高层对于新公司寄予厚望。一创总裁钱龙海希望,这家拥有国际背景的合资投行,能成长为一家受人尊敬的投行。
“投行业务是第一创业最核心也是最具竞争力的业务,将其移至一创摩根将严重削弱一创本身的实力。”深圳某长期接触投行的人士表示。“合资投行一般管理都很严格,本土投行人士并不适应。此外,合资投行在中国水土不服,承揽项目往往没有本土的给力。”
本报了解到,一创投行部许多员工对一创摩根前景并不看好。一创某投行人士在与理财周报记者谈到此事时恍然大悟,“有很多保代以项目没有完成为借口没有平移到一创摩根,现在想来这些都是借口,这些人可能早就有了辞职的打算。”
于是,诸如周俊、艾民、姜杰、陈作为等众多一创投行精英相继选择离开。中国证券业协会资料显示,姜杰已于8月26日正式入职湘财证券;熟悉艾民的知情人士则透露,“艾民将投奔深圳的世纪证券,任总裁助理一职”;一创收购兼并总部董事总经理陈作为,“因为他和艾民合作过碧水源、北玻股份等项目,两人很可能一起投靠世纪证券。”
军心不稳。即便是“被迫”转入一创摩根的投行人员,也有可能只是短暂潜伏。“有很多人想走,只是还没找好去哪,先骑驴找马。”一创知情人士说,“据我了解,近期至少还有5名投行人士准备离开一创摩根”。
“投行的关键是人。艾民和姜杰都是第一创业投行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自己走就算了,还带走自己的团队,最可怕的是产生跟风效应。一创摩根非全牌照,只能做证券的承销和保荐业务,保代们都离开了,整个公司哪有不垮的道理?”北京一名投行人士忧心忡忡。
IPO一次性过会率仅55%
11月3日下午的北京,天空灰蒙,小雨淅沥。理财周报记者造访金融大街甲九号楼八层的一创摩根。
大厅左手边是一创北京办事处,对面便是一创摩根。工作人员介绍,一创北京办事处现有员工20余人,自己不清楚一创摩根现在多少人。
记者到时,一创摩根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都在开会,偶尔有人从一创摩根的会议室里出来,也都是行色匆匆、面带愁容。相比而言,一创北京办事处的员工则悠闲得多。
“两点钟开会,本来说四点半结束,但到现在也没有结束的意思。”一名从会议室出来的行政人员很无奈。其时已近6点,天色已黑。
11月4日上午9点40分,记者接到一创摩根梁姓女士的电话。梁女士表示,“一创投行部的人,除了个别人因个人原因离职外,大部分都来到了一创摩根。” 其还声称,“公司目前项目储备较多,以贝多广为核心的团队稳定”。
“他们(一创摩根)现在的压力肯定很大。除了人才流失外,之前一创投行的业绩就不怎么样。”上述北京投行人士表示。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2006年至今的五年时间,一创共向发审委申报IPO项目18个,其中一次性拿到批文的项目10个。一次性过会率仅55%.这一成绩,大大低于去年全年的IPO过会率82%,甚至低于今年史上最低过会率10月的77%.
一创未获通过的12个IPO项目中,有4个上会遭否,另有3个被取消审核、1个被暂缓表决。4个被否项目在2006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各有一个,分别是荣盛发展、麦杰科技、脉山龙信息和保隆汽车。
2006年项目上报,一上会就被否,一年后被取消审核,辗转反复,荣盛发展才得以上市。有投行人士说,“取消审核”不同于上会直接被否,意味着公司需要补充资料才能挽回上市,第一次上会被否,第二次被取消审核,很可能是保荐人并没有尽到责任,资料准备不够完备。
也许一创可以将荣盛发展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解释为意外,但另外几个项目与其脱不了干系。2010年1月15日,一创保荐的浙江阮仕珍珠招股书涉嫌造假,被证监会临场取缔;2010年5月17日,一创保荐的脉山龙信息因为涉嫌虚假出资被证监会否决;2010年6月10日,松德包装在上会前一天因涉嫌合同造假等被临时取消审核;今年7月,一创保荐的保隆汽车涉嫌关联交易等,又一次被发审委否决。
合资券商集体困局
一创摩根的开门不利,并非孤例。理财周报今年9月份就以《瑞银“杯具”折射合资券商困局:6家今年IPO零蛋》为题,初探合资投行的困局。
从1995年中国内地诞生首家合资券商中金公司算起,合资券商已在中国蛰伏了整整16年。目前中国国内共有11家合资券商,约占券商总量的1/10.但这批基本上以投行为单一主业的合资券商们,近几年多数仍在微利甚至亏损边缘徘徊。
此前,理财周报还以《揭秘瑞银黑屏事件》为题,报道过合资券商瑞银证券保荐的比亚迪、庞大集团业绩大幅下滑的事件。
一创的今天,不由让人想到“短命”的合资券商——长江巴黎百富勤的昨天。
长江巴黎百富勤在2003年筹建期间,就由巴黎百富勤董事总经理傅廷美牵头。而就在开业前夕,傅突然离职。此后不久,该司业务主管郑达祖、CEO黄灌球等专业人士也先后离职。2006年3月,巴黎百富勤中国联席主管蔡洪平,带着十多人的投行团队转投瑞银集团。
类似危机似乎要在一创摩根身上复制。合资券商究竟病在哪里?
“控制权争夺引发利益纠纷,使合资券商内耗很大,”北京某合资券商投行部的王先生说,“中外双方都想掌握控制权。虽然按监管规定,合资券商的外资比例不能超过1/3,中方是大股东,但合资券商大多由中方派董事长,外方派总经理。以外方管理方式为主,加之文化上的差异,双方在沟通和决策上很容易产生分歧,从而走上争夺控制权和利益的道路,上演一幕幕‘离婚’悲剧。”
“合同说怎么分,就该怎么分。我只能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契约精神很重要。”华英证券董秘华鑫曾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一创摩根作为合资券商,它的文化在本土处于弱势。“在内资券商待惯的人不太能适应合资券商的文化。”前述长期接触投行的深圳人士表示,合资券商在中国市场地位不高,背景不够硬,缺乏央企、政府资源,拉大项目并不容易。
“相比合资券商,作为专业人士,我更倾向于市场化成长型的券商,承做民营企业项目。”一创某离职人士心迹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