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市人事局出台了《到成都市城乡基层就业或服务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职称认定和评审实施办法》,提出凡是到我市城乡基层就业或服务、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优先或破格认定和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政策调整后,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认定和评审职称年限均较大缩短,最高可提前2年。
适用范围:毕业未满五年的高校毕业生
《办法》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毕业未满5年的毕业生,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享受该优惠政策:参加四川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参加我市服务城乡基层项目,如“一村(涉农社区)两名大学生计划”、农村中小学特设教师岗位计划、乡镇公立卫生院大学生支医计划、大学生服务社区就业和保障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到我市乡(镇)及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或服务的高校毕业生。
优惠政策:评审职称可免考英语和计算机
按照这一优惠政策,本科生毕业参加工作3个月,大专生毕业参加工作1年,考核合格,可以认定初级职称;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考核合格,可以认定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1年,本科生毕业参加工作3年,大专生毕业参加工作5年,考核合格,可以参加中级职称评审。同时,在认定和评审初、中级职称时,可免考职称外语和计算机。
“优惠政策与此前政策比较,在申报年限上有了突破。”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申报年限上,初级职称认定,本科生提前了9个月,大专生提前了2年;中级职称认定,博士研究生提前了1个月,硕士研究生提前了2年。中级职称评审,硕士研究生提前了1年,本科生提前了2年,大专生提前了2年。同时,职称认定和评审时,服务年限计算为专业技术工作年限。 (记者 李影)
大学生到成都创业3年内免收人事代理服务费
(记者 李影) 记者昨日从市人事局获悉,凡是在我市自主创业且毕业未满5年的高校毕业生,和其创办企业招用毕业未满5年首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我市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代理服务的,3年内免收人事代理服务费。
据介绍,免费人事代理服务的项目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代办人事调动和就业接收手续、代办申报职称、户口关系托管。
申办免费人事代理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创办企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学历证书和身份证原件;创办企业招用的高校毕业生的学历证书、身份证原件和《劳动合同》原件。
据悉,人事代理服务实行属地化原则,由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颁证机关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负责。
相关新闻
大学生鸡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昨日中午,温和的阳光照在森林间的空地上,成群的鸡在地上觅食,环绕的森林给鸡带来天然的饲料和舒适的环境。
邓鸿走进树林,成群的鸡纷纷向他靠拢,他抱起一只,就像在展示一个可爱的宠物。“我喜欢它们。”邓鸿笑着说。邓鸿是拥有本科文凭的“鸡倌”,毕业后回到家乡蒲江县白云乡,在森林中养起了鸡,由此开始了创业之旅。此后,他开专卖店,组建养鸡专业合作社,把养殖事业办得红红火火,还带动其他乡亲一起致富。
邓鸿还给自己的鸡和土鸡蛋注册了商标,叫“仙鹤林”,此后他收到了四川省工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证书,这意味着他拥有了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品牌。
艰难起步
邓鸿,蒲江县白云乡的一位戴着眼镜的斯斯文文的农村青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凭着努力当上了总经理助理。当熟悉他的人都看好他的发展前景的时候,他却辞去工作,毅然回到自己出生的山村当起了“鸡倌”。
创业之初,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而是资金。办养鸡场少说也得一二十万才行啊,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小伙子来说是个大难题。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自己出一点、父母出一点、找亲戚朋友借一点、信用社贷一点,凑出了26万元,新建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鸡舍,租下80多亩山林,起早摸黑了1个多月,2007年12月,邓鸿的森林养鸡场终于迎来了第一批6000只土鸡“入住”。
打造品牌
“我养的森林土鸡现在很畅销,有的大客户一次就要好几百只。现在,县内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客户群了。”邓鸿告诉记者,由于依托森林资源进行生态养殖,土鸡销路不成问题,土鸡蛋更是畅销。在去年县上举办的乡村美食节和“小城故事”旅游活动上,他开了个土鸡蛋专卖店,总共卖出了1.7万枚土鸡蛋,每天都卖断货。
“自从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仙鹤林’,卖出的土鸡和土鸡蛋都打上这个商标。”邓鸿说,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宣传造势,他还印发传单,制作喷绘和横幅,经常参加展销会。“搞生态养殖,就要有品牌意识,这样才能占领更大的市场。虽然品牌建设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值得投入。”邓鸿告诉记者,他还定制了礼品盒、礼品篮,对土鸡蛋进行了包装,既方便客户需求,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带动乡亲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邓鸿用浓重的乡音说出朴素的话语。在自己的养鸡场刚走上正轨时,邓鸿就开始筹划建立养鸡专业合作社,希望通过生态养殖土鸡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去年12月,他牵头的仙鹤林禽蛋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第一批社员就有37户。
“我们采用的是科学合理的合作模式,我们为社员培育鸡种,进行技术指导,并负责收购销售。因为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所以大家都很信任我的养鸡场。”邓鸿告诉记者,目前发放到社员手中的鸡苗已经达到5000多只,有的已经开始产蛋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占领成都市场,在成都中心城区开设‘仙鹤林’森林土鸡、土鸡蛋旗舰店,为以后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准备。”说起未来的发展前景,邓鸿很有底气。
从“观念”到“倌念”
大学毕业生在城里找份安稳工作是他们的传统观念。然而,面临城市就业、购房等巨大压力时,他们开始了新的求索。在政府的鼓励和帮扶下,到农村就业、回乡创业成为大学毕业生新的选择。
在成都这片沃土中, “鸡倌”、“猪倌”……众多的“倌儿”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力量。这些毕业生在广阔的农村土地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这观念的转变造就了现实的成功。
这也体现了一种“智力反哺”,在农村这个大舞台,大学生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他们的示范价值功不可没。我们该为从“观念”转变到“倌念”的实践者们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