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2.0分
教育学试卷
案例1
商店售货员
三个孩子在玩商店游戏,在柜台上摆弄了一阵,便眼巴巴地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可其他的小朋友要么在“娃娃家”,要么在玩具角,或者是“宝贝工作室”等,玩得不亦乐乎,好像没有要来商店买东西的意向。小雅和小美明显兴趣低落了,小刚则完全沉不住气了,他正磨蹭着想离开商店……
老师走过去:“售货员你好!我家来客人了,要买好多好多东西。”
幼儿:“太好了,你要什么?”
老师:“这么多东西,拿也拿不了,可怎么办呀?你们商店能不能帮着送货上门啊?” 由此帮商店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案例2
“娃娃家”游戏
小班“娃娃家”里的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老师发现小玉正拿着剪刀一缕一缕地剪着布娃娃的头发,神情是那样的专注。
老师:“你在干什么呀?”
幼J1:“我在给娃娃剪头发。”
老师:“为什么要剪布娃娃的头发呢?”
幼儿:“她的头发太长了。我的头发长了,妈妈就会给我剪的。”
面对这个幼儿的举动,是委婉的“禁令”?还是“因势利导”呢?这位教师是这样说的:“哦,原来是这样。小玉那么聪明,能不能替娃娃想个办法啊?怎样使娃娃既留住一头美丽的头发,又使头发看上去不那么长呢?可不可以给娃娃梳个小辫呢?试试吧!”小玉马上从“娃娃家”的梳妆台上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很认真地帮娃娃梳头,嘴里还喃喃自语:“疼不疼?妈妈轻点梳……”
案例3
“好吃屋”游戏
“好吃屋”的柜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食物,有面包、果冻、牛奶、寿司、鸡蛋……
刚开张的那两天,“好吃屋”的顾客还真不少,明明就是其中一个,但红红坚持不让他进门,但明明非要挤进去,两个孩子争吵了起来……
老师走过来:“好吃屋的东西这么好吃,我们也想进去尝尝!”
红红:“客人太多了,坐不下了嘛!”
老师:“那我们可以打包带走吗?”
红红:“不行!”
老师:“那可怎么办?”
红红:“你们可以待会再来呀!”
明明:“好!”
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顺利开展下去……
一星期后,“好吃屋”的孩子明显少了。单一的买、卖、吃活动使孩子们对此游戏失去兴趣。教师及时以“经理”的身份参与进去,招聘工作人员,引导孩子根据材料自己动手,如:用红色蜡光纸包住报纸球,制作“橘子、苹果”,用白纸撕“面条”,用黄色皱纹纸包住报纸棍做“油条”……
幼儿有事可做,游戏又变得有滋有味!
结合以上三个案例,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尊重幼儿的游戏;(2)支持幼儿的游戏;(3)参与幼儿的游戏;(4)引导幼儿的游戏;(5)干预幼儿的游戏。
在案例1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内容贫乏,无法深入开展游戏,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巧妙引导,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参与游戏,使游戏情节有了突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在案例2中,教师发现幼儿拿剪刀剪布娃娃的头发时,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尊重幼儿,帮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教师通过对话了解游戏的过程,果断而机智地作出回应,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积极干预,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体验成功。
在案例3中,教师根据游戏过程不断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使得游戏主题得以深化和发展。
上述三个案例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尊重者、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干预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