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增大,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减小,热敏电阻的这种特性,常常应用在控制电路中.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通过热敏电阻R,(常温下阻值为10.0Ω)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特点.A.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3Ω)B.电压表V(量程15.0V,内阻约10kΩ)C.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0Ω)E.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忽略)F.电键、导线若干
17.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须的器材,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是 .(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18.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在虚线框内画出该小组设计的电路图.
19.该小组测出热敏电阻R1的U﹣I图线如曲线Ⅰ所示.请分析说明该热敏电阻是 热敏电阻(填PTC或NTC).
20.该小组又通过查阅资料得出了热敏组电R2的U﹣I图线如曲线Ⅱ所示.然后又将热敏电阻R1、R2分别与某电池组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接通对应电路后,测得通过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0.30A和0.60A,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2.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实验,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热敏电阻R t (常温下约8 kΩ)、温度计、电流表A(量程1 mA,内阻约200 Ω)、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10 kΩ)、电池组E(4.5 V,内阻约1 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 Ω)、开关S、导线若干、烧杯和水.
(1)根据提供器材的参数将右图所示的实物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
(2)实验开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应置于__________端(填“a”或“b”).
(3)利用补接完整的实验装置测量出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画出该热敏电阻的Rt-t图象如右图中的实测曲线,与图中理论曲线相比二者有一定的差异.除了偶然误差外,下列关于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或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___.(填选项前的字母,不定项选择)
A.电流表的分压造成电阻的测量值总比真实值大
B.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电阻的测量值总比真实值小
C.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电流表应改为外接法
(4)将本实验所用的热敏电阻接到一个电流较大的恒流电源中使用,当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向周围环境散热达到平衡时,满足关系式I2R=k(t-t0)(其中k是散热系数,t是电阻的温度,t0是周围环境温度,I为电流强度),电阻的温度稳定在某一值.若通过它的电流恒为50 mA,t0=20°C,k=0.25 w/°C,由实测曲线可知该电阻的温度稳定在__________°C.
26.(3分)在“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到的传感器是 传感器。若摆锤直径的测量值大于其真实值会造成摆锤动能的测量值偏 。(选填:“大”或“小”)。
9.热敏电阻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将按指数规律迅速减小。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是一个应用“非”门构成的一个简易火警报警电路,则图中X框,Y框中应是 ( )
E
分压电路用小滑动变阻器
分压电路用小滑动变阻器
由于实验要求电压从零调,所以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应选择阻值小的变阻器E
分压电路用小滑动变阻器
结合实际,很好的题
由于热敏电阻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又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所以分压外接法。
分压外接法
从零开始调节,分压法,根据热敏电阻的电阻远远小于电压表电阻,所以外接法。
电路接法的相关计算以及理解。
画电路图,实物图,高考常考
PTC
根据U=RI可知,图象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从图线Ⅰ可知电阻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逐渐增大,所以电阻随电压(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即电阻是正温度系数,所以该热敏电阻是PTC
热敏电阻与普通电阻的区别
根据U-I曲线,看出电阻随温度升高增大。
计算以及图像
本问重点考察电阻与热敏电阻的区别
10.0 6.37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接R1时应有:E=U1+I1r,接R2时应有:E=U2+I2r,再根据U-I图象可读出I1=0.3A时对应的电压U1=8.0V,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有:E=U1+ I1(RA+r)当I2=0.6A时对应的电压U2=6.0V,应有:E=U2+I2(RA+r)联立以上两式解得:E=10.0V,r=6.37Ω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方程联立计算即可
电压表内阻不能忽略
考察比较综合,属于比较好的电学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