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对应正确的有( )
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③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着重抓事物的内部矛盾,也不忽视事物的外部矛盾
④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0.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实践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 )
①科学构想实践的目的在于获得真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性认识能够精准应验发展的事实
13.披上一件隐身斗篷,在视野中瞬间遁形,这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日前,一只猫和一条金鱼比人类提前“享用”了一种隐身衣。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课题组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柏乐教授等研究团队合作,使用玻璃制造出了可见光波段的生物隐形器件。这说明( )
20.2015年2月28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习近平用典》首发式在京举行。该书从习近平的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最能体现他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则。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引用了《孟子·滕文公上》中的名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下列选项与该名句所蕴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②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③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④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