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形象地比喻: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既要“把权力关进笼子”,也要“把权利放出笼子”。这一比喻概括地说,就是
5.对公众而言,只有理性参与公共事务,才能培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多渠道吸纳公共参与,才能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尊重民意也是公共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②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了民主的真实性
③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
④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24.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由发改委具体负责。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主持召开部门、专家学者和地方负责同志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党中央多次开会研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问题。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的?
材料二 专家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解读专家的观点。
7.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如果一个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此为著名的“亨廷顿悖论”。我国要走出这一悖论,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必须( )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化选举和监督机制
②建立一个强硬的政府,规范责任和决策机制
③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科学执政,依法行政
④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
材料的关键词是“权力进笼子”和“权利出笼子”前者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后者指公民的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使公权力受到制约,因而不会被滥用,这要考法制;公民权利正确充分行使,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意。A项两个方面都体现了,符合题意;B项“对敌专政”与材料内涵不一致,材料讲“民主”,丝毫不设计“专政”;C项“以德治国”与材料内涵不一致,材料中没有这个意思;材料涉及公民权利,但没有公民义务,D项内涵与材料不一致。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发扬民主,推进依法治国,这是近年的常规热点,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核心。作为时政热点和教材重点相结合的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
1.正确理解被 “关进笼子的权力”与被 “放出笼子的权利”。
2.将四个选项各自的两方面内涵与材料两方面内涵对照比较。
材料内涵涉及两个方面,四个选项也都是两个方面的结合,有些迷惑性。BCD项都有可能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