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凡经人大及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回答9~10题。
9.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旨在( )
①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行公职的神圣感和责任感
②强化宪法监督,推进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③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④弘扬法治精神,督促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10.“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规定( )
①表明行政机关不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②强调公共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
③能够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
④有利于厘清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边界
5.对公众而言,只有理性参与公共事务,才能培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多渠道吸纳公共参与,才能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尊重民意也是公共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②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了民主的真实性
③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
④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24.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由发改委具体负责。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主持召开部门、专家学者和地方负责同志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党中央多次开会研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问题。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是怎样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的?
材料二 专家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解读专家的观点。
7.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如果一个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此为著名的“亨廷顿悖论”。我国要走出这一悖论,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必须( )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化选举和监督机制
②建立一个强硬的政府,规范责任和决策机制
③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科学执政,依法行政
④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
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是说明国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因此①符合题意,根据题意,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要维护公民、法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也说明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赋予的,行政机关不能随意夸大或者缩小,因此④符合题意。②选项与题意无关,③选项后半句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建设。故选B。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明确宪法宣誓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而且通过宣誓的内容可知对行政机关提出了要求。所以根据对题意的理解逐一分析每个选项,就容易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此题注意从两个主体理解:一个是行政机关,另一个是公民及法人、其他组织。
行政人员和宪法的关系
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利的意思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要依法行政,因此②符合题意。法律赋予了公民权利和义务,政府无权超越法律设定权利,这就界定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因此④符合题意。行政机关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因此①表述错误排除。题干中是对政府行使权力的要求,而不是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因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明确题意是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要求。其实质是要求行政机关贯彻依法治国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不能去超越法律行使权力而侵犯公民的合法利益。这样就正确处理好了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