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贤良人士,被称为“乡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贤文化,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还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各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乡贤”或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引领社会新风尚,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或反哺乡村、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自治与基层和谐;或以身作则传承家风,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1)传承乡村文明需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有人认为:“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就要发挥‘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定作用。”你如何评价该观点,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理由。
(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与价值观变化,乡贤文化受到巨大冲击。请就培育新乡贤文化提出两条建议。
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故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季羡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
19.2014年12月13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抵制日本文化,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复苏。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力量
③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全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0.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1)传承乡村文明应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新乡贤文化是随着社会实践发展对传统乡贤文化的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发展新乡贤文化的重要追求,是振兴乡村文明的重要保证;弘扬时代精神是发展乡村文明的精神动力,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乡村文明博采众长、日益丰富;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有利于涵育文明乡风,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乡村文明需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考生在分析作答时,应先思考传承乡村文明、创新乡贤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联系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首先,从“传承乡村文明需要创新乡贤文化”角度分析,这体现了体现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乡村文明应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创新乡贤文化则需要弘扬时代精神,通过创新乡贤文化振兴乡村文明;其次,从“传承乡村文明需要弘扬时代精神”角度分析,这体现“文化创新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理论。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乡村文明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再次,综合二者对乡贤文化创新和弘扬有利于涵育文明乡风,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2)本题属于哲学辨析类题目,知识限定是历史唯物主义,指向是“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就要发挥‘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定作用。”做辨析题要首先树立明确的观点,要看到‘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要反对‘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定作用的观点。接下来就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之所以说‘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新乡贤是人民群众中的杰出部分的知识论证;)而新乡贤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其实践活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的知识来进行论证。此题最忌答题片面,只抓住观点的合理性或者只抓住局限性进行分析。也要注意知识的限定,不能超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围。
(3)本题属开放型命题,要求考生结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与价值观变化,乡贤文化受到巨大冲击的社会背景,为培育新乡贤文化提出两条建议,考生作答时一定要围绕主题,是如何培育新乡贤文化;一定要把握方向,是建议类题目。可以从:挖掘整理、宣传传统先贤的思想、精神及其先进事迹;引进“今贤”,鼓励新乡贤回乡投资、参与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发展文化的要求的知识,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应引起考生重视。
1、审材料,明确题干中设问的方向,提取材料信息,从文化创新的根基是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创新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方面回答。
2、调动所学相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结合材料运用群众观点、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的知识一分为二的辨析材料的观点。
3、围绕主题为培育新乡贤文化提出两条建议。
4、防止答题中的漏点现象,更防止跑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调动迁移知识的能力。
1、不能准确理解并提取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完整的调动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的知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
3、思维不清晰,答题易出现条理不清、逻辑性不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