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郑州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郑州市第一中学 月考

  • 62897人已学
单选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 国(诸侯)— 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A

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

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

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

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2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 )

A

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

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

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

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3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

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宋代理学的影响

C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4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

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

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5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

A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

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6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

“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

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7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A

“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

“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

“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8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

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

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

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9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

仍是以神为中心

B

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

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0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

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1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

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2

12.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

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

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分值: 4.0分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3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昊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二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请回答:

13.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14.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分值: 25.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4

15.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任选四国中的一个国家,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描述其GDP年均增长率走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变化的原因。

分值: 12.0分查看题目解析 >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为相数十年,政绩显赫。面对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处在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他首先整理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同时,公元前536年,他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子产还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许贵族随意干涉百姓的经商活动,坚持实行“市不豫贾”。他不毁乡校,广开言路。对内宽猛相济的方针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子产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郑克堂《子产评传》等

16.根据材料,分析子产改革的意义。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特点。

分值: 15.0分查看题目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