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左图)。下图为黑河流域甲、乙、丙三区域某时期的土地变化资料。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6.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左图)。下图为黑河流域甲、乙、丙三区域某时期的土地变化资料。关于黑河流域某时期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7.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左图)。下图为黑河流域甲、乙、丙三区域某时期的土地变化资料。关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11.某地质考察队对图中区域进行了地质研究,在K1、K2、K3、K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上。在该水平面上K1、K4处取得了相同的砂岩,K2、K3取得了相同的石灰岩,且石灰岩的年代比砂岩老。关于M处地质构造及其地貌的说法,( )
12.某地质考察队对图中区域进行了地质研究,在K1、K2、K3、K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上。在该水平面上K1、K4处取得了相同的砂岩,K2、K3取得了相同的石灰岩,且石灰岩的年代比砂岩老。N处的典型植被最可能是( )
19.《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20.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23.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1838--1916)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一观点( )
25.苏州银行日前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成为自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首家发行“三农”专项债的商业银行。苏州银行本期“三农’’专项金融债发行总量为20亿元,其中10亿元为3年期,发行利率5.2%;10亿元为5年期,发行利率5.43%。筹集资金全部用于发放涉农贷款。该金融债券的发行( )
①是公民暂时让渡资金所有权的体现
②增加了居民的实际收益,拓宽了投资渠道
③是商业银行为经济建设筹措资金的体现
④有利于促使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
26.2014年以来,全国已有重庆、陕西、深圳、山东、北京、上海等15个地区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到14.2%. 根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确保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保障,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举措( )
①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快创新转型
③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④是国家通过再分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27.针对网络上对星二代的围观,《人民日报》发文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这告诉我们( )
①要正确行使自己的基本民主权利
②应理性、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③程序正当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④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28.美国在两百多年的治国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政府决策机制:决策信息广泛、目的明确,决策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决策受法律约束和民众监督。这对我国政府决策的有益启示是( )
①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建立健全美国政府的决策体制
④坚持决策为民、决策利民的原则
29.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推进“依法治国”( )
①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②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③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执行
④有利于党的执政方式实现由民主执政向依法执政的转变
30.近年社会上涌现出“土豪、中国大妈”等大量新词、热词,这些凝练个性的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民意和情绪,表达出入们对事件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 )
31.中秋节,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现今的中秋之夜,人们仍“举杯邀明月”庆贺美好生活,“千里共婵娟”遥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这说明民族节日( )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引领着时代的风尚
④支撑着民族的发展
32.歌曲《菊花台》中的“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与词境,实现了古典和流行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 )
33.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
34.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表明,中国改革要啃“硬骨头”。下面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35.习近平在所著《之江新语》一书中引用了《礼记》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告诫党员干部不仅要主动接受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这要求党员干部( )
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注重修身养德,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③办事光明磊落,树立正确的物质观
④做到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36.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根据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西北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是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的天堂。(左图)
材料二 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平均海拔2261米,古有“西海锁钥”之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今天西宁有“中国夏都”之称,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右图)
材料三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
(1)结合材料一和左图简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地形特点及其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右图分析西宁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3)据材料三兰(州)西(宁)地区水能资源较丰富,关于当地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A:应该,观点B:不应该;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为其提供依据。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口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属于首都吉隆坡的外港,与其相距约37km,有铁路相连。吉隆坡这个全国最大的城市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均通过本港进出。主要工业有制糖、橡胶加工、炼锡及电子等,并拥有大型橡胶厂。左图为西马来西亚略图,右图为西马来西亚橡胶分布图。
材料二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上生长。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并降低产胶量。
(1)分析巴生港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
(2)说明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
38.近代以来,人类社会以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着世界,世界在变化中不断发展。
材料一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材料二 英、美、中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2)阐释你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今天已经俨然成为一个地球村。
(3)简述自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是如何逐渐成为一个地球村的?
39.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与和平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攻打中国的意见,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首相奏请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同意对华宣战,鸦片战争爆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加以阐释。
材料二 商务斗争与文明碰撞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开端”。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
(2)材料二中“商务关系斗争”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其本质意图在于什么?材料二中“两种文明碰撞”这一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材料三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清政府 禁烟运动
(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⑨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40.改革了手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1978年-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指标变化情况
注: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大致在85%-95%之间。
材料一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国正在加大力度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为市场简政放权,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断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做到高效安全管好经济。
(1)概括图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简政放权及高效安全管好经济的意义。
材料二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面对我国的改革发展,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等等。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41.自2014年5月和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重申适应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以来,“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
材料一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1)结合材料一,说明企业应怎样才能适应“新常态”,化解“成长的烦恼”从而谋求更好发展?
材料二 当下中国民主政治的新常态表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坚持国家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防止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备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切实防止出现民族隔阂、民族冲突的现象: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
(2)结合材料二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汉,说明中国民主政治新常态提出的依据。
42.“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材料一 【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201 3年以来,习主席和李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邻国领导人也频频应邀到访,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国家利益”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科学性。
材料二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
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让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及其文化传播与继承角度,阐释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坚持文化先行?
43.【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图示为该区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煤炭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二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l)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及理由。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二l匕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该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