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艺术,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追溯他的根究,也不曾细细去体会其中的乐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很多的民族民间艺术。人们往往缺乏关注和了解,但当你用心地去欣赏这种艺术时,你就会被这浓浓的民间味所吸引。
民间的艺术多姿多彩。就像我的家乡贵州,有汉族、苗族、布依族、彝族、水族等18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文化艺术。
在我们那里有许多大家所不熟知的民间文化。比如有人去世时主人家的亲戚就会请花灯队来。所谓的花灯队指的是专门为逝世人编制歌曲和舞蹈的由十人左右组成的一个歌唱舞蹈队。花灯队的歌唱和跳舞,既表达了对逝去人的思念,又宽慰了在世人的的哀伤。我现在还记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姊妹双双,姊妹双双”。最好玩的就是吹芦笙,当天晚上吹芦笙的芦笙队跺脚的声音非常齐。发出嘭!嘭!嘭!嘭!的声音非常好听,就像在敲鼓一样的声音。身子不停地随着跺脚的节奏感和芦笙声左右摇摆着,头也一样的不停摇摆。手呢!来回的飞舞着!这时在旁边的观众也跟在芦笙队伍的后面学着,男女老少们也学得有模有样的。我也情不自禁的也跟着后面学,“自然而然的,也跟着摇摆起来”。玩得非常开心!那是属于我们家乡的独特歌曲,让在场的人听了泪眼朦胧……
说完了为已故者举行的隆重仪式,再来说说重阳节。九月初九,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除了山顶上的那些好风景外,山下的“风景”也无限好。这一天男女老少们穿着民族服装来活动现场这里载歌载舞,有的在唱着苗歌,有的跳锦鸡舞。对唱苗歌非常激烈,唱一次下来就是好几个小时,歌手们都憋着一股劲儿,不分出胜负绝不罢休。他们铿锵有力的歌声,赢得了旁观观众热烈的掌声。
端节是个尤其重要的日子。它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其重要性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很多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们这个时候都会回来,和家人们一起吃团圆饭。端节除了是亲人们团聚的时刻,也是不同区域的水族人无论走多远的路都必然要互相登门走访的重大节日。
每一家那天晚上,都会提前准备好一道叫做“鱼包韭菜”的主菜,这道菜是水族节日必不可少的佳肴,它表达了水族人民对祖先的敬慕和怀念。菜肴一般放在在堂屋中间的一张大长桌,摆置齐全后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吃“鱼包韭菜”是很有讲究的:先吃三筷韭菜,再吃三筷鱼,最后喝三杯酒,喝酒时大家站起来一起举杯子喊三声“哟!哟!哟!”,然后一起干杯。每一杯都要哟上三声,这就是吃这道菜的独到之处。“哟!哟!哟!”。
餐桌上不喝酒的妇女和孩子则在旁边敲打着铜鼓为大家助兴,这“咚咚当”就像是流逝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它寓意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懂得应珍惜时光。品尝着美味的食物,耳听着美妙的鼓声,身边依偎着亲人朋友,让人觉得无比幸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他古老的文化气息渲染着我们整个民族。有人说高手在民间,可不是嘛,种种艺术都源自于最朴实最平凡的大自然,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祖辈艺术不断开拓创造的前进者。指导教师:李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