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振旗 新动力四六级项目总监,著名高校英语副教授,英语教育学硕士。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已进行了一年多,正式考试也已经进行了两次。从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布的样卷和两次改革后的考试试卷, 我们可以总结出今后大学英语复习的方向,为考生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 首先是作文:
从2000年以后我们从作文的题型和体裁上可以看出,考应用文的比例逐渐增强,大有替代议论文的趋势。但这并不说明议论文将淡出四六级考试。2006年1月在经过多年沉寂之后,又出现了一次关于“大学校园是否应向旅游者开放”的议论文就说明了这一点,6月24日的第一次新四级作文,“大学生自由选择任课教师”,12月23日“春晚是否应取消”则又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暗示,即大纲上要求的提纲作文(议论文、说明文)、情景作文(记叙文、应用文)和图表作文等作文类型依然在考试的范围之内,基于此,可以说新旧四级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如果说改革前后的写作有什么差别的话,那么最明显的差别是:
1) 写作被安排在了四六级考试的第一部分,很多同学认为这只是一个顺序的问题,其实它还包含有更深层次的暗示,那就是语言的应用被放在了考试的重要位置。主观题取代客观题被放在了考试的第一位。我们在以往的四级辅导中,往往都强调在写作文中我们除了平时的训练之外,在考场上较之其他部分还有另一个优势,那就是,我们接受了大量的语料(特别是四篇阅读和完型填空),我们可以临场将这些语料的好词、好句式记录下来,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而新题型中作文在第一部分,这种优势则不复存在。
2) 我们从6月24日的作文题目中看到,与以往的议论文相比,模版的作用将越来越弱,以本次作文为例,如果按照模版,三段的基本写作要求应该是“现象、原因、结论”型:
a) 现象:有些大学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某些课程的任课教师。
b) 原因:学生选择教师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c) 结论:…….
而本次作文的结论部分却是“正反观点”类中的第二项:
a) 现象
b) 正反观点
c) 你的观点
即:“学生自选任课教师的益处和可能产生的问题”。第三段要求考生论述的是优缺点,而这正是论述“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类论说文的要点。由此我们看到,各类的模版开始进行融合,而且越来越灵活,不按套路出牌了。
对于改革后的四六级作文,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四六级改革前后题型的延续性,即过去我们在辅导中的写作技巧依然有效,另一方面应在以下方面完善自己的作文:
1) 重视大纲中列举的写作类型与体裁,做到各种所谓“模版”的拆分与重新组合(参见2005年12月旧题型与2006年6月新题型的作文题材与类型)
2) 注意平时积累在阅读中积累的重要四六级词汇与句式,不是简单、机械地背诵,而是在设定的各种情景和环境,进行灵活多样的组合,成为自己的句子,在多读多写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行文水到渠成,彻底改变让阅卷员感觉是在“背诵文章”而不是在“写文章”的印象。
3) 必须克服羞怯心理,敢于将自己的习作拿给老师进行修改和点评,自己写过百篇而无“高手”指导,等于在同一地点“努力”地进行大踏步运动,费力而没有进步。老师的点评,往往为考生指出问题之所在,起到“教师一席话,胜写百篇文”的作用。
最后,我们一定要遵循写作的练习过程,即“阅读范文—模仿写作—教师反馈—改进提高”的步骤,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练习20篇左右的文章后,就基本能够把四六级作文的要点、写作类型和“闪光词句”成竹于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