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音素与吴语对照

来源:万语网发布时间:2012-11-13

 

上海话是苏州话、宁波话等吴方言的混合体,兼具苏州话的软,宁波话的硬,是代表性的吴语。吴语使用人口在国内有七千万以上,是仅次于官话的第二大汉语方言。
南宋开始,中国的主要文学创作是在吴方言区完成的。以四大名著三言两拍为代表的大量名著是江浙人写的,施耐庵、罗贯中等人本是说书艺人,大量名著原是苏州评书和昆曲的脚本;另外大量北方籍文人也有长期江浙生活的背景。他们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吴语词汇。
宋、辽前,北方游牧民族未入侵前的北方话,和吴语一样是有浊音、短音(入声)的。被章太炎先生称为金元虏语的今日北方话实是满蒙人学习的汉语。如:语音史上,“微、维”等字和吴语一样读“[vi]”,因满洲人发不出[vi]而转读为[wei],好像北方人常将英文字母V读做[wei]。因上述原因,大量古诗词曲用普通话读不出韵脚(仅《唐诗三百首》的前十首中就有五首),也不能讲解词曲格律。因浊音声低,入声音短,语音的音乐面貌不同。弹词、昆曲之词曲既是“词曲”之词曲。
河南籍的唐玄奘就是用吴音译佛经的,因为唯有吴语译音准确。吴语是汉语诸方言中音素最全者,上海话音素50个,绝大多数在常见的外语中得到使用;普通话音素32个,包括不实用的翘舌音。所以,现在常见的外语的音素,吴语对得上号的普遍比其它方言多。比如法语。

辅音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法语
相当上海话音素
[p]
拨[pə]
[k]
革[kə]
[s]
司[sɿ]
[m]
没[ə]
[b]
勃、孛(相)[bə]
[g]
搿(这)[gə]
[z]
市、如[zɿ]
[n]
讷[ə]
[t]
德[tə]
[f]
夫[fɯ]
[l]
勒(在)[ɺə]
[ɲ]
日、热[ɲɪ]
[d]
凸[də]
[v]
扶[vɯ]
[ʤ]
及[ʤɪ]
[ʦ]
支[ʦɿ]
[ʃ]
[ʒ]
相当上海话“削[ʃjɪ]、习[ʒjɪ]”,且需拢圆嘴唇,舌缘上卷。普通话的前舌面音(x)[ɕ]前舌面隆起,舌叶音[ʃ]前舌面平展,其差别好似平翘之别。吴语的舌叶音和日语较一致。
[r]
法语[r]是小舌颤音[R]。发音时,舌根略抬高,接触小舌,让气流通过舌根和软腭的空隙,小舌颤动,震动声带。但一般读作小舌擦音,感觉介于吴语浊喉擦音[ɦ]和国语清舌根擦音(h)[x]间
[j]
普通话(y-i),上海话“一[jɪ]”中的半元音。[j]在音节末时相当上海话“叶[jɦɪ]”。法语半元音通常情况相当汉语的介音。半元音在法语和普通话中是亲元音的一组,英语中是亲辅音的一组,吴语中分为亲辅音和亲元音的两组。如:吴语“夷[jɦi]”相当英语[j]。
[ɥ]
“抈(折)[jɪ]”中的半元音。普通话(y-u)。
[w]
“殁[wə](塞)”中的半元音。普通话(w)。
纠错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