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基金的发行不畅,有市场人士说:如果巴菲特来发新基金,任何时候都不会发不出去。这句话听似“戏言”,实则入木三分,切中时弊。
基金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服务,投资者愿意将钱交给基金公司管理,承担一定的风险,当然期待相应的投资回报。巴菲特被人拥戴,当然是因为其连续、稳定、高额的赢利水平。然而,仅仅看到结果是不够的。对基金管理公司而言,还必须看到结果背后的原因。巴菲特的号召力在于他超越了一般的散户或机构,有明确的投资理念与策略,严格的投资纪律以及良好的信誉。
“卖基金究竟是在卖什么?”“基金根据什么去投资?”对于这种直截了当的问题,在我国还不成熟的基金市场上,投资者似乎还很难找到明确的答案。基金给人的感觉无非是炒炒股票、做做国债,没有特别的东西。真实情形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不少基金管理公司在具体操作中有自己的投资标准和独特手法,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多数基金管理公司对证券投资不敢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有的甚至说不清自己基金的类型特征,对于真正运行后的结果心中也没底。
有市场人士指出,投资者对基金运作理解越不清楚,对基金业的发展越不利。基金公司发行基金时不能继续“模糊处理”基金契约,而应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投资理论与投资方法,做到赚钱赚得明明白白,亏钱也亏得清清楚楚,以最大限度地争取投资者的理解。只要基金经理对自己的理论与方法有信心,只要基金能获得与契约相符的预期收益,基金必然会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即使证券市场出现阶段性波动,投资者也会坚定长期持有的信心。
有了务实的投资理论,有了可行的专业投资技术,基金作为有别于储蓄、国债、股票等投资品种的特长就一目了然。不过,这种特长有多大的吸引力,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天相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认为,证券市场复杂到一定程度后,基金才会充分发挥专业理财的优势,显示出基金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基金才会有更大的市场。
基金一级市场出现短暂的失衡,表明投资者的选择取向在变。普通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已冷却了基金发展初期狂热追捧的激情。保险公司也不再进行撒网式投资,开始重视基金公司的投资研究、风险管理、服务水平等核心竞争力。现实的压力提醒基金业不能停留在粗放式管理和低层次竞争上。该是基金打出“智慧牌”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