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基金指导:定投亦要运筹帷幄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9-06-09

  众多的不确定型困扰着每个投资者。即便是参与了基金定投的人们也开始动摇了,“我从4000点多买进的基金定投终于‘解套’了,现在市场那么不明朗,我觉得还是赎回安全些,以后也不敢再买了。”有投资者开始打起了这样的算盘。也有投资者笑侃自己的定投“长期论”:“我对定投的理解就是长期投资,平时不用多管。我定投曾经盈利超过30%,之后出现亏损,现在不是又涨回来了嘛。”像这样对定投采取“放任自流”的投资者大有人在,而更多的投资者在行情震荡不稳时开始慌乱,选择停止定投。

  其实,这些人为心理因素都有违定投初衷,而定投也并非“买了不动”,其依旧需要投资者不定时地关心照料一下,切实抓住每一轮行情的投资收益。可以说,基金定投有不少投资纪律可循。

  纪律一  低位徘徊市场,定投不可停

  定投具有平摊成本、降低风险的功能,在定期定额的投资方式下,价格越低所买入的份额也就越多,而随着价格的上涨,买入的份额自然也就减少了。因此,在波动的行情中,投资者的成本能够有效分摊,而一旦行情上涨,收益的情况自然好过很多高位买入者。

  假设在2008年4月有投资者开始以月初扣款的方式参与上证指数定投,当时的指数为3329.16点,经过15次坚持不懈的定投,平均收益率在6月初可以达到12.12%,而反观指数,至今仍没有达到定投伊始的点位。可见,定投在低位积累的较多筹码发挥了很大作用。

  即使是非常不走运的投资者,从2007年10月开始定投,只要他不离不弃,到2009年6月初共投资21次,现在的收益率也仅仅是亏损4.6%,这与指数至今仍有3000多点差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定投的优势得以大大体现。

  现在令不少定投者头疼的是,大盘已经有了一定的回升,在这个点位继续定投还“保险”吗?其实,比起6000多点的高位来说,如今的指数但仍处于较低的区间,已经参与定投的投资者并不需要因此停止扣款。即使未来行情震荡不断,甚至再有几个“速降”,跌幅也不会超过2008年。况且在前期低位时,定投已经积累了不少筹码,一旦行情上涨,这些筹码将发挥巨大的能量,带投资者跑赢大盘。

  纪律二  定投计划需要技巧

  基金定投当然需要技巧,比如定投哪类基金就很有讲究,并非每一支基金都适合定期定额投资。

  从性质上说,债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没有必要采用定期定额的方式投资,因为投资这类基金的目的是赚取稳定的收益,而并非创造高额利润,况且这类原本就很稳定的基金,即便采用定投的方式也难有平均成本的意义,获利也相对有限。而股票型基金则不同,由于波动较大,定投平均成本的稳定性优势能够很好体现,从上面所举的两个上证定投实例中就可见一斑了。

  从原理上说,指数型基金同样具有股票型基金的属性,也可以作为投资者定投的方向之一。不过大多数指数基金及ETF基金并没有开通定投功能,需要投资者“自主式”投资,相对比较考验定投者的定力。

  其次,把握何时进场、何时离场的时机对获利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如果投资者在股市下跌时开始基金定投,待股市上涨至所谓的“获利满足点”时赎回,其结果不但会优于指数表现,而且通常会比在股市上涨时开始投资基金获得的收益还要高。比较形象的方式有“微笑曲线法”,投资者可以将每个月买入的基金净值与最后卖出的净值用曲线连接起来,好像一个微笑。

  使用模型、数字化方式找到你的“获利满足点”有助投资者及时理性地保全胜利成果,免得账面数字像坐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有实际投入却没有实际产出。积极型投资者可以在微笑曲线开始上扬到年平均报酬率达15%以上时,伺机获利卖出;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在微笑曲线开始上扬至年平均收益率7%左右伺机了结;至于保守人士则可以在微笑曲线刚刚上扬时就及早离场。

  纪律三  四步骤调整基金定投计划

  在一些外部因素影响下,定投也需要及时调整。特别在市场涨跌分歧巨大、投资者内心恐慌和欲望难以平衡的时候,更是如此。

  第一步:挤出加码金

  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人的收入减少了,原本将月结余定投的方式有些行不通了,为了继续实现定期定额投入,可以从原本被套牢的投资中寻找“救援物资”。

  一是可以减码过度集中的投资标的,转战其他市场。投资者不妨先检查一下所投资的品种是否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而被深深套牢。如果真是这样,可不要因为“过度自信”或“沉默效应”两个心理偏误而影响判断,抱着不良基金不放。可以采用定期定额的方式赎回,再把这些钱投资到原本被忽视,前景又相对较好的品种中去。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也能在分批转换过程中,让单笔亏损慢慢减少。

  第二种方式是减少每期扣款金额,拉长扣款时间。比如将原本每月3000元的扣款分2次扣除,每半月一次,这种“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一来降低一次性扣款的压力,二来对分摊成本起到更好的作用,有助于在市场震荡时发挥定投的稳定性。

  第二步:检视投资组合

  做投资,常常会犯“过度自信”的心理偏误,这可能导致你过度投资,忽略市场风险。所谓过度投资,可能是投入资金比例太高,可能是太集中股票,忽略债券和现金的配置,也可能是太集中投资某些市场,未分散风险。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首先,要检查投资本金是否太勉强。合理的投资本金应是生活开销后的闲散资金,由于金融风暴尚未结束,裁员还在继续,因此投资者应该在保证生活稳定、保留一定紧急备用金的情况下,用“闲钱”拿来投资。

  由于定期定额的回报收益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实现,因此当工作收入减少、或手头没有“闲钱”,除了考虑将深度套牢的资产分步实现基金定投外,还可以适当降低投资比例,不得已时甚至暂停。这样才能保证投资本金不影响平日生活,以免给危机下的投资者增添麻烦。至于一些激进投资者采取的“借钱”投资,则是最最要不得的,自己和家人都无谓承受如此大的压力。

  其次要与理财目标相结合。投资组合必须随目标灵活调整,对基金定投来说,亦要根据目标的时间长短、金额需要进行配置。

  比如三、五年内需要实现的理财目标,金额缺口又不是很大,不妨考虑绩效较平稳的基金,可以将定期定额的投资视为强制储蓄,无需冒险追求高收益。

  而如果离理财目标的距离还很遥远,则应选择波动较明显的基金产品。当金额固定、资金筹措时间无法太长时,可以考虑较稳健的股票基金,每期的投入当然不能太少;当投资时间能够保证长期时,每期所需资金可以有所降低,适度配置基金型的基金也是可行的,风险较大的基金长期回报率往往能胜过风险较低的基金。

  第三步:寻找潜力标的

  投资当然是为了获利,选择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很重要。例如长期看中国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都值得看好,那么在选择基金时就不妨重点偏向这些市场。而当基金出现重大基本面问题是,也应该视情况做出一些安排,比如转换或是赎回。

  需要提醒的是,赎回并非只有全部赎回结清的方式,投资者亦可选择部分赎回或部分转换。若在同一基金公司旗下分期分批转换定投其他基金,既可以保留部分原来所看好的市场投资部位,费率也较重新申购便宜。

  第四步:砍掉套牢基金

  最后,大家要想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很长时间不敢看自己手上基金的绩效了?如果在亏损严重时要“割肉”,是不是于心不忍呢?如果你符合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很可能已经陷入“沉默效应”的漩涡。为了避免心理因素作祟,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一笔钱,是不是会买进这支基金呢?如果不会,说明理性判断下这支基金并不值得投资,或许是时候和它说再见了。因为投资所注重的是未来的表现,而非过去的结果。

  有投资者就在3月初“痛斩”了他的东欧基金,转投上证50ETF。他的理由很简单,从2007年底至今,他的损失率已经超过50%,而且丝毫没有起色。而中国经济渐渐复苏,他认为前景大大好于东欧,所以就忍痛换仓了。现在看来,他的选择非常明智。

  投资者还可以根据基金管理情况来作考量,比如基金经理人是否更换。金融风暴期间,不少经理人不堪绩效差或压力大而推出市场,若换人操盘,看一下新任经理人的资历如何、业绩表现如何,是否仍然值得信任。如果一支基金频繁更换经理人,那么这个基金团队可就不那么可靠了。

  还可以看看经理人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经理人对手头资金的布局和成份股几乎一模一样,代表其缺乏自己的操盘想法,还不如买指数基金手续费更低。